Facebook 本周推出了消息服务 Messenger 单独的网页宣传页面 Messenger.com,它已经完全砍掉了 Facebook 的品牌痕迹。
Messenger.com,提起这个网址你最先会想起什么?对于我来说,最先进入我脑中的是“MSN”三个大字。历史上,MSN、雅虎、黑莓和 Facebook 都使用过 Messenger 作为自己的产品名,就像新浪和其他几大门户都出过名叫微博的产品一样。结果大家也都清楚:MSN 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失败,黑莓随着系统的沉浮而收缩阵地,而雅虎通这个名字,低调得仿佛不曾存在过。
因为前几个坏榜样,Messenger 这个名字像是遭受了诅咒一般。差点忘了,腾讯也有个 Messenger,当初作为“无广告版 QQ”出现,在阻击 MSN 的任务胜利后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历史使命。
即时消息类的战场很早就已经过饱和了 。Facebook 是在吞并 Snapchat 不成后才自己做了 Messenger,但 WhatsApp 收购成功后依然保持独立,这使得它的品牌战略变得有点奇怪。从现在看,FB 的战略应该是让 WhatsApp 维持原状,自己力推 Messenger,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流行与否似乎全看天意。
在 WhatsApp 之后,陆续有 Viber、Line、Kakao 等 IM 发生了并购,总体上 IM 市场正在发生兼并和聚拢,向着寡头垄断的方向前进。此时还保有一定用户规模,但独立发展中的 IM,也在积极寻求被收购,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知情人士透露, 加拿大聊天应用开发商 Kik Interactive 正在寻求出售。Kik 拥有 2 亿多注册用户,截至 1 月累计融资约 7000 万美元。
而 MSN 的继任者 Skype 保留了惯常的微软风格;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做市场营销,只是默默地展现黑科技。Skype Translator 预览版已经支持汉语普通话 ,这意味着打字同时把文字翻译出来,并且在最关键的翻译水平方面,它的改进也获得业界公认。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可以很流畅的话,那么全球绝大部分资源都可以用英文作为原始文档,需要的时候即时翻译成汉语。这样做的好处是,目前对英语的文字转语音、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的研究都是最透彻的,只需要把最终生成的英语文本转化为其他语言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章的原汁原味,避免了对每一门语言都要重新研究 TTS 和语音识别的麻烦。
前天(7日)晚上,我打开 NBC 的晚间新闻,发现它有自动听音识别的字幕系统,供残障人士使用。而这对于同声传译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如果你看最近一些突发新闻中,央视的“即时编译”的表现就知道,他们要分一半心听,另一半精力用于翻译和说出来,这是极其考验脑力的,但如果眼睛看文字嘴里翻译出来,那即使是我这个英语水平的都做得到。
我就自己试着看字幕,然后用嘴念出翻译,打开手机上的讯飞输入法来识别,这样从英文发音出现后,30 秒钟之内这句话就可以转换为中文字幕。其实我的嘴起的作用就是 Skype Translator 的作用。目前,Facebook 也在采用同源自微软的 Bing Translator 技术,为人们在 FB 发布的实时状态做机器翻译。
如果能从实用意义上解决语言障碍,而不是现在的机器翻译那种完全读不通的译法,那会给文化交流和 IM 产品本身带来怎样的革命,是不敢想象的。有人说,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走向世界,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