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平台利益不除则刷单永无休止

   时间:2015-04-10 16:53:12 来源:百度百家作者:葛甲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刷单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事件,这当然是属于电商领域一个独有的现象,虽然刷单的历史由来已久,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但最近闹得动静有些大。之前有所谓淘宝上十家店铺九家刷的江湖传闻,到后来就连一向形象较好的京东也闹出了刷单丑闻,令人不禁感叹世风日下。

虽然刷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但国际媒体上开始关注这一话题确实是从最近才开始。刷单的英文有很多,如“faked sales”,“printing the numbers”,“fabrication”,或直接就是拼音的“shua dan”。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说明外国人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还不统一,缺乏对这件事的研究,否则早就自造一个名词直接代替了。

一个在业内多数人心知肚明的事实是,现在的刷单确实很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地步了。所有能引起网民关注的地方,包括商品搜索排序,包括网购评论都是可以刷的,因为这里有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刷单已经成为一个暗黑的产业链,有几个美国大学组成的一个规模不大的调研小组在中国几大电商平台调查了两个月,就发现了1.1万个淘宝卖家实施了刷单行为,而在被确认进行虚假交易的4109个淘宝卖家中,只有89家约2.2%卖家被发现并受到了处罚。

在对待已经公布的刷单问题上,各家电商的态度倒是显得异常积极,京东开除了涉事员工,阿里关闭了相关店铺,驱逐了快递公司,并作出与刷单势不两立的姿态。而就在前几天,商务部也在一份法案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刷单是违法行为,应予禁止。但这些措施与法规的出台到底能管多大用,实在是令人疑惑,如果你的措施并非是冲着刷单的根子去的,这个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首先要明确一下刷单的性质,有人觉得刷单是大问题,有的人认为是小问题,甚至还有专门的课程教人怎么刷单,丝毫不以为耻。刷单目前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但这也并非完全起于线上。过去有人会在马路上摆地摊出售所谓的外贸出口转内销服装,其手法是找几个人当托进行虚假购买,造成生意热络景象,用以吸引消费者达成购买行为。

这种不法行为过去属于工商部门管辖,但这种行为又是有组织有计划,涉及多人协作获取非法利益,已远远超越了违法的边界,与刑事犯罪仅有一步之遥。消费者在购物时,因受到虚假交易信息的干扰而做出错误购买决定,并遭受财产损失,应追究虚假交易信息制造者以及平台提供者的责任。当然,目前电商平台的刷单中,多数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较大的损失,最多是为了让自己的货品快速卖出去而已。这需要出台进一步的法规,加以规范。

商务部前几天出台了《电子商务法(草案)》,面向相关企业与行业协会和专家征求意见,其中条文明确规定网购刷信誉、虚构信用评价等手段是违法行为。但这些条文缺乏相关定义,何为刷信誉,何为虚构信用评价,共有多少种情况,在这个链条里各个环节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细则。

事实上,遇到披露出来的刷单事件后,开除员工也好,驱逐快递公司也好,更大的意义仍在于公关上的止血,于治理刷单本身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刷单这个行动里面涉及到一系列的利益环节,俗话说有暴利的地方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单纯的打击无济于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机制和体制上下手。

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就是榜单经济,一个榜单中,排名居前的会有巨大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并非是均衡分布的,而是头重脚轻。例如百度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基本能吸走80%的流量,因为大多数人是不会去翻第二页的。淘宝的直通车也是如此,排在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商家,尤其是排名前三位的商家,肯定能比其他商家获得更多销售额,而这几乎是赢家通吃的局面,排在第二页以及后面的商家,几乎没办法获得什么流量。

想办法让自己的店铺和商品排在搜索结果前面,是目前电商运营的一个重要工作,哪怕为此投入金钱投入人力,组成团伙去刷单,去制造虚假信息,也在所不惜,否则就只能落于人后。你到底是愿意让自己的生意失败,还是愿意冒着被发现并被处罚的风险花点钱把销量搞上去,这是个非此即彼的游戏。所谓的刷单找死,不刷单等死的说法就来自于此。

不能忽视的事情是,电商平台在其中是受益最大的一个环节,刷单给电商平台带来的是销售额的提升,佣金及广告收入的增加。而且通过刷单而来的收入,对于平台来说成本更低,收益更大,平台怎么能有动力去真正根除刷单问题?出了事情怪卖家,开除员工,驱逐快递公司,但这个板子就是不落在自己身上。

刷单原本就是个机制性和体制性问题,正如某些国外品牌手机出现wifi连不上,却埋怨中国的网络环境不行,屏幕进灰,埋怨中国的空气质量不好一样。这原本就是你的产品设计上有缺陷,你去强调一些客观原因,无非就是给自己糟糕的产品开脱罢了,这对于事情的解决毫无帮助。

出现问题严肃处理,摆出某种正面姿态,当然是需要的。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平台对刷单这个问题在机制层面的解决方案和动作,如果在这方面无所作为,只是摆出吓人的样子搞那些不痛不痒的公关姿态,那只能说明平台的利益已与刷单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强力的整治也不过是演给外界看的一场戏而已,毫无诚意。

期待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明确电商平台在刷单和制造虚假交易信息这种不法行为中的责任归属,让这种坑人的行为彻底消失,促进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大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