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除了测试,在线心理健康服务还能做哪些事

   时间:2015-05-11 14:46:41 来源: 创事记作者:动脉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心理健康时常被比喻为冬日里的一抹阳光,能给人带去温暖与希望。在当下这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有许多,比如:网上聊天、健康咨询、游戏、K歌等等。这些新生的辅助方式正是基于web端、移动端的支持,将心理健康疗法从静态化向移动化转变。

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心理障碍占全球疾病总量的13%,目前全球几乎每4人中便有1人会患心理障碍,其中17人中有1人忍受着严重的心理障碍。虽然重性的心理障碍可能发展在任何年龄,但发病的平均年龄是25岁左右。导致自杀成为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约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亡。

在病人中只有25% 相信别人理解和关心他们,这也直接影响了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际。前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总干事助理,目前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主任Ala Alwan表示, 由于心理障碍病人平时缺少关注度、发言权等,所以需要加倍的努力向他们提供援助,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Margaret Chan 也表示,“当下不幸的一个倾向是忽视了患有心理障碍病人受到的歧视,所以要解决众多的心理障碍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前现状还有一个刚需是医生。而几乎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所生活的国家里,一名心理医生要服务20万病人。这类稀缺的医疗资源不仅加重了医疗的负荷,也导致了病情的延误。根据调查,在高收入国家,会有一半的人寻求治疗,而在低收入国家,五人中仅有一人会选择治疗。

在心理健康服务的支付方分布上,根据国外一篇报告显示,心理健康服务的支付方主要有7类:自己/家人、个人保险、医疗补助计划、雇主等。在国内,由于心理健康服务还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再加之目前的心理干预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咨询和治疗费用普遍很高,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就医问题。

而当前的心理就医问题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了。

心理疗法的演化

心理就医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主以沐浴、颅骨穿孔、放血等原始的古人疗法为主,不间断地延续到公元1800年。之后有胰岛素休克疗法、疟疾疗法、催眠术等。进入现代后,主要的医疗方法包括心理分析、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是应用最为普及、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前两个阶段的医疗方式而言,疗效更显人性化,痛苦程度也有所降低,副作用也越来越小。

可以看到,这三个阶段的心理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了许多。但是在当下人们生活多元化、病理复杂化的背景下,这类传统疗法是满足不了人们个性化的需求的。再一个不利点是传统疗法对于病人的主动性很少提起来,病情的控制完全由医生的治疗决定,对于医疗效果也是一种阻碍。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不单是受某一类因素影响,它受社会、生理、心理三者共同决定。在这个大杂烩里催生了一些新型的辅助治疗方式。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通过收集,发现主要有四类:可调节心理压力的智能腕表/首饰等;可以发帖子的互相鼓励的心理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建立的咨询类网站;还有一类是用app的方式提供心理测试、心理知识等信息。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略显单一,以提供心灵鸡汤式的内容获取用户的关注度,妄图找回用户缺失的“完美”。下面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主要就app的现状及开发要点做一个简要概述。

国内心理健康APP现状

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心理健康类app(自闭症/强迫症/抑郁症/....。.)超1000款。在这些app的单病分布领域上,主要是综合服务心理问题的app居多,就针对某一项单病(比如抑郁症)而言,有但较少,而且内容也大都以测试为主。

从开发者的分布来看,主要是医疗/咨询机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还有一些个人开发者及创业团队。表现的形式主要有视频、电台、图文、音频、游戏,以此放松病人的心理,并达到治疗效果。

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的分析统计,目前国内心理健康app的功能主要有9项,包括心理测试、心理知识、社交、在线咨询等。虽说涉及功能挺多,但每个app相比其他单病领域的app而言涉及的模块较少。其中涉及心理测试的app最多,它们的特点是娱乐,以及打发时间。其中还有一个值得提的是在线咨询这块,前面提到当前一半人口的国家是一位心理医生服务20万病人,而在动脉网互联网研究院的调查中,在线咨询并没有受到开发方的重视,这也许是心理咨询一般比普通问诊时间要长,医生碎片化时间一般不愿再谈工作,对于开发方来说是难以开拓的一块。

而一直发展较早的国外,粗略统计目前也有数千款心理健康app,它们主要倾向用游戏的视角向病人传递正能量,在玩耍互动的过程中,放松情绪,缓解压力。而国内主要还是一些心理测试的小游戏,打着“游戏”的幌子,实质上是选项类测试。

那优秀的心理健康app该是什么样呢?

都清楚心理健康app针对的用户群有ta的特殊性,这也要求产品的功能等必须够强大。而用户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压力,他们的需求很明确,希望通过app来放松,所以用户的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专注于用户,则一切水到渠成。根据上面的分析,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建议以下几点:

关注用户的点点滴滴

用户使用app是希望改善压力、酗酒等心理问题,这需要不断的互动。因此关注用户的体验度是及其重要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所以开发时一定要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参与到软件的开发上来,他们是与病人最多沟通的代表,最懂病人的真正需求。

快比慢好

无论是心理健康类app,还是其它app,都需要足够好的体验度,所以在与病人互动过程中,内容推送一定要够快。

细分模块上

(1)可以推送专业的医院、训练营、营会、求助热线、公益帮助等组织机构,以便急需时获取帮助;

(2)增加可以监测病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曲线,能和可信任的亲友分享,让亲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海外优秀心理健康服务案例

结合国内外资料整理,各大开发方在心理健康服务上的玩法主要有三种:1、以医患沟通在线问诊为主要模式的心理咨询在线服务;2、已经基本确诊为抑郁症、自闭症、癔症等针对单项心理精神疾病设计的专门化的辅助治疗工具;3、情绪管理类的app,主要用于情绪自我管理 ,包括游戏化休闲性的小应用,以及创伤后心理疏导。

1.在线咨询

iCouch

一款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宜更有效地得到心理医生的治疗。使用者注册、登陆后,可依照自己的情况寻找偏好的医生,并且参考医生的行程表进行预约。而iCouch也会特别针对医师进行线上咨询的训练,帮助医师能够满足线上使用者的需求。其开发的app–iCouch CBT,利用心理学上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你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与app里内建的问答系统做对话,放松情绪、扭转负面想法。

Breakthrough Behavioral

一个在线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站,一边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精神学专家等,另一边则是有需求的用户,可以自定义搜索和寻找有州级执照并经过筛选的合适治疗师、使用私密而安全的咨询服务,该公司今年1月份刚被MDLIVE收购。

国内专注于心理在线咨询的也有案例,动脉网前期报道过的“鸭梨心理”,即是一款为用户进行在线的心理健康咨询。鸭梨心理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测评、咨询服务,目前主要有抑郁、职场、婚恋、亲子等4大咨询板块。

2.专项治疗

在专项治疗上,动脉网前期曾整理过相关文章,比如:“12个高评级APP帮抑郁者找回正能量”、“两类27款APP帮助与抑郁症说再见”、“12种专家推荐自闭症治疗APP”,它们的共同点是就某一类心理疾病“对症下药”。

PTSD Coach

该程序由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开发,为身患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当PTSD病人不能控制情绪时,可以点击“manage my stress”按钮,然后输入出错的地方、当前的情绪状态,以及0-10的压力水平。根据这些数据,app会以预先编排好的音乐或者正面形象的幻灯片来回应病人,使其放松压力。如果水平值在9-10,就可能需要危机处理或热线帮助了。据动脉网了解,PTSDCoach 有可能会增加更多的游戏元素,以更有效地治疗退伍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Remind Me Again

一款改善记忆力的app,由Baycrest临床神经心理学家Eva Svoboda开发。Svoboda 发现使用日历提醒,可以提高像中风类的非神经性的记忆丧失病人的记忆力。通过临床测试,所有的中度到重度记忆丧失病人都提高了日常记忆功能。Svoboda还打算用一种移动应用的方式帮助老年人避开痴呆症的发生。

3.情绪管理

包括综合性的情绪疏导,以及某些因素导致情绪失常后的恢复。

Mobilyze

由西北大学行为干预技术中心(CBITS)开发研制的一款监测情绪的app。通过你使用智能机的各种参数(例如频率、做什么、在哪里、社交网络状态等),计算出:你是否抑郁?并使用“机器人学习者”确定用户的方位、心情、行动和治疗依从性。然后,该app会向用户提供有效改善情绪的建议。根据小型试点研究发现,该手机可以减轻忧郁症状。

Let Panic Go

由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精神病学家James Henry开发的一款通过调节呼吸缓解压力的app。当人们感到恐慌时,可以开启 Let Panic Go,用同呼吸的速度轻触屏幕来确定用户的呼吸是有多快。对一些人来说,这种重复的动作足以放慢呼吸的频率。但如果失败的话,app会建议用户可以尝试匹配更慢的速度。

一旦呼吸得以控制,app会提供其他援助来帮助用户平静下来。比如,app会建议用户将关注点转移到脚痛类的生理疼痛上,而不是“思考”如何摆脱这种状态的方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