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互联网+”时代 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复兴“博物馆文化”

   时间:2015-05-19 09:34:04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国,有记录的正规博物馆便有4000多座,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规模可观、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存在。但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热门旅游景点之外,大部分博物馆都门可罗雀,即便免费也乏人问津。

人们不爱博物馆了吗?在中国人普遍感到自己“文化缺失”的今天,复兴博物馆,或许就是复兴华夏文明的一条捷径,但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我们还需细细思量。

博物馆为何沦落?

在寻求答案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博物馆到底发生了什么。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从而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而“博物馆”(Museum)一词,也是从希腊文的缪斯一词演变而来。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博物馆都在人类知识及文明传递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自然人文,博物馆让人们更快的认识了这个世界。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曾经博物馆“浓缩、高效”的优势似乎不再存在。

长途跋涉徒步参观,似乎远不如动动手指浏览网页来的简单,亲子教育的丰富多样也在抢夺游览博物馆的市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多重压力之下,不适应竞争的传统博物馆沦落为“摆设”也就几乎无可避免。

百度百科创新,激发博物馆新活力

不过传统博物馆的没落,并不代表博物馆真的被人们抛弃,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给博物馆复兴提供了新的出路。尤其是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的出现,运用创新技术并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让博物馆的价值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意识里。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踏破门槛”,但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却在线上吸引了2500多万人前来参观,甚至高于每天人流如织的故宫博物院年参观人数。线上的人潮涌动,却润物无声,整个过程变得更高效、更低碳、也更有趣。想象一下只需要坐在自家沙发上动动手指,便能无障碍的畅游分布各地的200多家数字博物馆、查看1600多家博物馆信息,这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作为新生的互联网产品,百度百科复兴博物馆看似进展神速,但绝非偶然幸运,而是实力使然。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已经被业界公认,但自九十年代国内开始发展,直到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出现之前,国内的数字博物馆一直处于“曲高和寡”的尴尬位置,高大上的背后却掩藏着不亲民、不普及的弊病。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文博系统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政策和财力上缺乏更多支持,而传统的学者与管理者对数字博物馆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按照传统方式建成数字博物馆,也总难免透出“学究气”,与博物馆科普的目标背离。而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采用如AR技术、二维码技术等新潮技术,在平台打造上更贴近新生代人群的需求,能够让年轻人也认识到博物馆的美妙,从而将博物馆重新纳入社会主流人群的视线当中。

总的来说,百科博物馆通过创新形式,复兴“博物馆文化“,有效整合分散的优质资源,以现代化形式传播,让人们重新认识与喜欢博物馆,与时俱进的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

“互联网+ ”时代,博物馆“迎来春天”

就在人们感叹现代人不逛博物馆的时候,上海自然博物馆却上了经典一课。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新开放不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成为沪上最热门的景点之一,仅三天时间便接待游客4.55万人次,排队一公里、等待4小时都难以阻挡人们参观的热情,馆方甚至不得以启动了限流措施。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火爆说明,博物馆文化从来、也一直都不会过时,仍是人们喜欢的场所,更是传递文明与知识火种的重要方式。在馆藏具备特色、且宣传到位的情况下,主动开门、开怀迎客的博物馆往往都能得到百姓们的热烈响应,博物馆的未来不仅没有丝毫黯淡、反而光明十足。

当然不是每个博物馆都能够抓住热门题材,又或者能够深处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之中,在吸引力与便利性格上各自有别。但其实对“酒香巷子深”的担忧,却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完全消除,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将地域、规模的差距消除,通过一站式的整合,在永不落幕的展览中让每一个博物馆都充分发挥潜力,即便千万里之外也能够觅得知音。

当一个信息快速传递、全民娱乐化的现实扑面而来时,捕捉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文明瞬间,并将其化为智慧传递的博物馆,对于人类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更为重要。在传统形式靠“走”来完成的传播日渐萎缩时,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为传统博物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用新的形式让博物馆文化“飞”起来,让中国人能够沐浴在历史智慧的恩泽中,创造更好的未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