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降价也挨骂:运营商能否跳出怪圈?

   时间:2015-05-19 11:30:45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5月15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前,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号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资费调整”方案。实实在在回馈社会的举措,并未带来预想中的点赞,反而由于部分条款“不给力”引发网友众多吐槽与批评,消费者并不买账。

一个网络段子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感受:“宽带降费提速,马达轰鸣,老百姓感觉没挪地方!”而微信群里广泛转发的搞笑图片更将运营商坐等宰杀的“委屈”微妙地传达出来。这些段子不乏恶搞成分,但其中透露出相关部门对网络降费提速并未统一认识,缺乏配套行动甚至互为掣肘的现实,以及消费者对降费提速过于“饥渴”的预期,与运营商背负的央企责任、上市公司和国资考核的重重压力所形成了巨大错位,值得深思。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不打破或改善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如不站在全局高度反思网络运营企业定位,从根本上解决电信企业的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尖锐对立,三大运营商一边降价一边挨骂的怪现状仍将持续,而网络提速降费还会面对重重阻力。

网络吐槽背后的苦涩心曲

新浪科技发起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多万用户中,近85%的网友对运营商的优惠幅度并不满意,认为运营商此次资费调整新方案“诚意不足”。 “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5972.7万,评论量6.3万,最多的吐槽集中在两点:一是对移动和电信的“夜间流量”很鸡肋,对于某些城市而言价格不降反升;二是对三家在“流量不清零”、可转赠业务方面玩“文字游戏”不满。运营商提出的“流量不清零”并非所有套餐流量月底不清零,而是推出了“半年包”、“一年包”的流量包,只是流量有效期更长,但到期依旧清零。有网友笑称,这是“加量不加价”。

客观地讲,此次运营商降价方案举措众多,仓促之间,确有不少细节考虑不周,尤其是对消费者最为关切的“流量不清零”打了不少折扣。对此,即使是关心、熟悉通信企业内情的媒体记者、专家甚至主管部门领导,也和众多网民一样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因为他们本身也是消费者。也要看到,网络吐槽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此起彼伏的“段子”以相当浮夸的演技放大了局部问题,掩盖了对降费方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中国移动一口气推出12大提速降费新举措,包括八大举措降网费、四大工程提网速。预计到2015年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将下降35%以上,网络能力和网络速率将大幅提升,但一个“夜间流量套餐”,就招笑了。

中国联通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10元包1.5GB的低价流量包、每月18元6GB的视频定向流量包以及流量银行平台实现流量的转赠、分享和兑换等举措颇有新意,一个“流量跨月不清零”,就招怒了。

中国电信流量单价下降50%。每GB流量价格低至25元,预计今年流量资费平均降幅30%。一个“年流量包”让大家不满,就吐槽了。

当部分网民在“欢乐”地吐槽“三大运营商欺负人”的时候,我国通信行业让利于民的良好初衷与务实措施无形中被“消费”掉了。这种极其滑稽的行业形象,极其紧张的公共关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运营商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如果对有关网络舆情不回应不引导,任由各种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偏见泛滥,当企业纷纷被舆论塑造为无视公众利益的赚钱机器的时候,行业何以担当起推进“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面对总理的嘱托以及大众创新的期待,运营企业在短时间内拿出了平均30%以上的资费降幅,应该算得上拼了,甚至拼得“累牛满面”。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部分省公司拿这次大幅度降价向集团申请变革考核指标或方式,立即被拍了回来,要求“困难自己克服”。如果降价过快但并未带来如某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薄利多销”,全年收入指标完不成,从一线员工到县、区等基层经理,今年年底的薪酬笃定会“断崖式下降”,他们可不是老百姓颇为诟病的收入畸高的高管。

一直在降价为何一直在挨骂

一方面是运营商割肉降价,另一方面消费者抱怨不断。多年来电信资费已经形成如此见怪不怪的“怪圈”。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三年来,我国手机流量资费水平下降了约60%,固定宽带资费水平下降了约30%。记者调查获悉,2014年,中国联通推出系列4G套餐比3G套餐降幅还大,套内、套外单价降幅分别为60%和70%~80%,4G组合套餐1GB流量价格平均降至48元。中国移动流量综合资费由2012年年底的0.229元/MB降至2015年3月的0.099元/MB。4G流量套餐门槛下降40%,主流档位套餐内资费下降50%,套餐外资费下调70%。

尽管多年来电信资费一直降字当头,走出了一条与不断攀升的油价、水价、气价完全相反的曲线,却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就是不买账。比如北京联通,宽带业务50M、100M单产品价格此次也分别下降34%和40%。这种降费幅度,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运营商,都算得上“断崖式下降”了。若在年节时候,享受到这些优惠,消费者恐怕早就乐开了花。但这一次,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消费者预期大大提升了。你就是降得再多,也不是你通过技术进步管理优化的努力,而是天经地义的。你降得越痛快,越说明你是暴利企业,该骂。

对于行业与社会而言,同样说“降价”一件事,其实并不在一个频道。比如老百姓心目中的网络资费,最容易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或者与新加坡相比,但这些海岛型经济体,其网络建设成本与大陆型经济体完全不可比。解释其中奥妙需要大费唇舌。说到与大陆型国家比,媒体又常拿美国的大城市举例。殊不知,美国运营商众多,不同地区限制性条款千差万别,一两个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稍微扩大一点调查样本,主流公司的主流套餐资费并不比中国的主流运营商主流城市有明显优惠。2015年3月完成的一份全球运营商抽样结果表明,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包为例,中国移动流量价格低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主要运营商40%~70%。此时,专家又出来批评,按照电信资费在人均国民收入的占比中国太高。当国际电信联盟发布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指出,我国移动宽带资费下降明显,其中后付费手机宽带资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在16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104位(由高到低排序)的时候,公众又拿民营宽带商极其优惠的资费水平与三大运营商进行对比。但人们并未意识到,在每一次重大灾难事故面前,不惜血本冲锋在前的是三大运营商。全力打通国脉生命线,倘若只算经济账,其代价会高得令普通商业企业不堪重负。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主导运营商资费常比欠发达地区高,利润也高,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用来交叉补贴西部广袤偏远地区村村通工程的巨额投入。

这些现象充分显示,通信行业持续降低资费的努力,由于缺少耐心细致的解释与更高水平的沟通,未被消费者充分感知,也没能得到全社会普遍的正面回应。问题是出在消费者吗?不是。网络流量是特殊商品,它的产品形态更复杂,消费过程中用户信息不对称,不能实时控制消费进程,就难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费,所以用户对资费要比水电油气更加敏感。长期以来,通信行业又非常封闭,有着技术术语充斥的行业思维,不具备与公众“愉快聊天”的互联网思维,对用户最为关切、反响最为强烈的宽带包月和移动流量包,从未形成一套为业界与社会公认的比较权威的综合计费方法与比价体系。由于缺少公认的参照标准,难以调控社会对降价水平的预期和满意度。通信企业在计费方式上缺乏创新,无数的套餐包加叠加包,一旦超量后价格立刻高企的重重“陷阱”让用户不堪其扰。

提速降费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当互联网成为新时代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当“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网速与网费就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繁荣的焦点问题。专家指出,提网速、降网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网速提高得越快,资费的降低才具备更坚实的基础条件。在短期内,可以靠运营商降低利润水平来摊薄社会接入成本,从长期看,解决网费高网速慢需要靠国家政策的支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一次演讲中系统地解答了“为什么要降网费”的问题。当前,网费贵、网速慢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尤其是对于很多刚刚创业创新的企业来说,网费哪怕高一点点,很多就起不了步。周教授同时指出,提网速、降资费不是单靠企业就能够完成的,涉及体制改革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三大运营商的一切行为都得按市场规律办,行政命令只能表态。只有尽快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以降低成本,同时增加用户数以实现规模运营才行,另外还需要国资委降低利润等业绩指标。不少专家都认为,在受到移动互联网及OTT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在“营改增”及压缩营销成本的影响下,电信企业自身的发展刚好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主营业务开始持续下滑,整体利润也开始下滑。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目前还没有曙光。这个时候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并且降低价格,无异于雪上加霜。

著名网络评论员方兴东在博客中指出:“总理急了,网民不满,运营商委屈,看似无解,事实上却在昭示着我们传统的方式已经失效,妥善的出路必须拿出更大的魄力,实施更大的改革。”梳理各界的批评与建议可以看出,降费提速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既要国家发展、民众满意,又要保证运营商收益,还要兼顾国家安全和长远战略,单靠运营商一家,单靠通信行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承受的。

首先,电信行业、企业要站在国家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基础网络的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其他行业与领域发展的前提。否则,基础网络就会成为拖后腿的短板。电信行业的发展水平,电信企业的资费水平已经与整个社会的利益紧密相关。企业还需要多一些勇气担当,多一些务实让利,切实把网速提上去,把网费降下来,承担历史责任。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对运营商的定位作出反思与调整,彻底解决“互联网+”条件下电信企业的公益属性与商业属性相冲突的问题。基础网络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公共物品,国家可以拿出真金白银大力补贴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建设。作为国资委下属的重点央企,三大运营商背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赢得利润的目标。能否将电信运营企业明确为公益性央企,让提网速降网费实际效果的考核权重优先于企业经营的考核权重。

最后,发挥体制优势,以部门联动、条块合作加快推动提速降费至关重要。当前,运营企业要提速降费,最严峻的挑战不是“让利”多少的疼痛,而是基站在城乡建设中,宽带网线向机关单位、楼宇、社区延伸过程中,遭遇到的“吃拿卡要”,这在事实上极大地抬高了全社会的宽带可获取成本。住建部等部委已经和工信部联合出台了文件与实施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困难重重。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自身在宽带提速降费过程中的作用,出台更有力的举措,更加普遍地将宽带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监督新建楼宇、社区的建设方和已建楼宇、社区的物业管理方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有力地支持运营商把网速提上去,把网费降下来。

人们常说,市场化是解决供求问题的良方。只有市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满足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讲,中国电信运营商要跳出一直降价一直挨骂的怪圈,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宽带提速降费要获得新的选择与动力,需要更有勇气的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安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