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办公室看着A股的K线图,陈方正(化名)发现,但凡沾上“互联网+”概念的股票,价格都飞了起来。
陈方正是鹰潭一家铜业公司的董事长,2006年被鹰潭市招商引资到当地开办铜加工企业,距今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期间,陈方正的手下有30多名员工,经营铜板、铜线等铜产品的加工,每年的产量也能达到8000吨。
不过,受到全球铜产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陈方正的企业利润越来越少,2014年底,公司开始亏损。
此时,陈方正发现,传统的铜加工行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公司必须要转型。他们的下一个方向就是向新兴的“互联网+”发展,致力铜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开发,服务于铜产业链上的企业。
十年铜加工
陈方正是浙江温州人,在来鹰潭开办铜业公司之前,就在温州从事铜加工方面的生意。2006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鹰潭,开办了这家公司。
“当时选择来江西鹰潭做铜加工,主要看中了江铜在这里,当地又在大力发展铜产业。”陈方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的主要人脉和客户都在温州当地,因此即使到了鹰潭,他的产品销售,仍然是发往温州。
事实上,陈方正将铜加工企业从温州迁到了鹰潭,与浙江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产业不无关系,当时恰逢江西鹰潭为依托江西铜业承担着全省铜产业布局,因此,浙江省一大批铜企顺势将生产基地迁到了江西鹰潭。
刚刚进入鹰潭的前两年,陈方正就遇到了铜行业的黄金时期,2007年,伦铜的价格曾经冲高至8750美元/吨。虽然只是赚加工费,但是陈方正看好铜价的持续上升趋势,储备了一些铜材,因此获利不少。
好景不长,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铜价一路下跌,探至3000美元/吨,一大批铜企直接关停。陈方正也在这波冲击中,损失惨重。
“当时直接停工休息了,加工已经没有利润了。”陈方正说,那个时候已经不敢轻易接订单了,接了订单生产也会亏损。
每一次暴跌之后,都需要漫长的周期才能得以复苏。不过陈方正坚持下来了,公司产能也逐步开始提高。最多的时候,公司年铜产品产量能够达到一万吨。
铜价的升跌有如四季轮回一样,一个上涨周期之后,又迎来了回调。2014年,国际铜价再次迎来大跌,一大批铜加工、铜拆解企业又停产了。“其实早在上一次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企业就开始考虑转型,多元化发展。”陈方正说,进入2015年,也就是他到鹰潭做铜加工的第10个年头,终于开始考虑转型了。
触碰互联网
陈方正说,早在去年,就有朋友邀他投资互联网金融,这是一个他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对此并不熟悉,因此没有参与。
“我是做实业的,总认为互联网金融容易产生泡沫,未来难以驾驭。”陈方正说,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他终于想通了,高科技、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决定投身互联网行业。
确定目标之后,陈方正招兵买马,召集了一批互联网人才。他表示不会抛弃铜业,只是把铜业与互联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铜联网的平台。
陈方正开始做互联网,其他铜企也开始转型。
江西同心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孟表示,鹰潭高新区的不少铜加工企业,重心已经从铜加工转向了房地产、商贸等产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鹰潭高新区内多家铜加工企业,都在鹰潭市有房地产或者商贸中心等项目,这些铜加工企业,在当初被招商引资进来时,当地政府就相应的会给这些企业配套一些住宅或商业用地。“相比铜加工,房地产行业具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因此,不少铜企负责人开始转型做房地产。”
不过,眼下业内有企业又开始看好铜加工的未来。贵溪工业园内的江西铜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佩菲同时还是贵溪融信达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江西汇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打理着数家企业。吕佩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名下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全部结束了,铜加工行业的前景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