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爱拼车提前出局,真是资本惹的祸?

   时间:2015-06-05 10:45:12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现在这个时代,赢在起跑线上就一定会赢得全程吗?爱拼车的经历告诉我们,不一定!

5月25日,爱拼车发布停止服务的通知显示,当日15时爱拼车已经关闭了新用户注册,同时在6月1日时关闭发布路线与抢单服务,6月5日关闭服务器。在终止服务前,爱拼车已由系统推送加短信通知方式告知账户中仍有金额的用户进行余额提现申请操作。

作为国内最早的拼车软件,在拼车市场尚为空白时,曾经杀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市场,却为什么在资本纷纷进入拼车市场时走向失败,被嘀嗒拼车等后来者们赶超呢?

先行者没有居上,是因为资本夹击?

前不久,爱拼车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洋,将自己对爱拼车失败的反思和总结发布在了媒体上。他认为,爱拼车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这个行业已经是资本掌控格局了,没有人会在两个百亿美金巨头打仗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了”,将爱拼车的提前离场归咎于“资本夹击”。

从去年开始,实体经济下行,资本、热钱纷纷涌入互联网企业以及互联网创业项目,已经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趋势了。现在的拼车市场,仍在继续开发中,潜力巨大,尚有大批资本持有者正在观望。就算大部分份额被巨头瓜分,也还有剩下的市场份额,还是有可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拿嘀嗒拼车来说,嘀嗒并没有加入BAT阵营。但是在App Store下载量等各种第三方监测等数据中,嘀嗒拼车都居于领先位置,日均订单量达20万,搭乘量远超第二、三名总和。为何嘀嗒拼车能在C轮融资时获得1亿美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其实,资本总是朝着市场风向走,得不到资本的青睐,并不完全仅仅因为你是“小公司”,自身的原因,才是“硬伤”。

业务主线不专注是最大“败笔”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拼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互联网拼车App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占比中,前三名分别是嘀嗒拼车、51用车与天天用车,分别占比59.88%、21.71%及15.27%。嘀嗒拼车的市场份额远远多于其他拼车软件。

连杨洋自己也注意到,爱拼车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在本该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 “分心”去做了一个P2P租车项目。在拼车业务培养用户规模的关键时刻一心二用,是其最大的败笔。

巧合的是,不专注,恰恰也是很多人不看好滴滴顺风车的原因之一。因为,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目前共有打车、专车、快车、拼车四块业务。业务板块互相交叉,会不会造成自己和自己抢客源的尴尬局面,也是很多人一直担心的。

而嘀嗒拼车则没有“摊子铺的过大”的顾虑,一直以来,嘀嗒拼车都专注于提供优质的拼车业务,深谙“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在拿到巨额投资之后,并没有将扩展其他业务,而是将继续完善拼车软件的产品功能研发、完善用户服务,并继续在其他城市开拓拼车市场。这也是现今嘀嗒拼车能够拿到巨额融资,并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最重要原因。

片面忽视车主,一步“错棋”

从杨洋的讲话里能看到,爱拼车对拼车行业的运营管理机制之难,是有了解的。但问题就在于,他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却用错误的方式去解决,下了一步“错棋”,那就是在爱拼车2.0版本中取消司机订制路线。

在拼车市场,由于我国文化以及消费习惯方面的限制,愿意参与拼车的车主首先数量首先就已经有限,另一方面,车主们并不依靠拼车作为生计,而仅是在顺路搭载附近邻居的同时赚一些油费补贴而已。这就决定了在拼车市场,拼车司机的用户体验同样不可忽视,而爱拼车却选择了一边倒向消费者,取消司机订制路线,以至于到了后期,司机数量以及车辆覆盖不足最终成为了他们的致命伤。

而与爱拼车不同的是,嘀嗒拼车将车主端和乘客端的用户体验放在了同等的位置,嘀嗒拼车基于“顺路”原则匹配车乘双方,先由车主制定上下班路线,通过平台把乘客的出行需求直接推送给顺路的车主,整个过程完全基于双方意愿,整个拼车“交易”的过程中只有车主对乘客,嘀嗒拼车只提供基础平台服务而不参与主体交易,是典型的C2C模式。无论是乘客,还是车主,都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共同享受愉悦的拼车体验。

综上所述,嘀嗒拼车能获得拼车市场最大份额,专注于拼车,钻研C2C的形态才是核心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爱拼车就算当初能够获得巨额融资,也不一定是嘀嗒拼车的对手。而滴滴顺风车进入到拼车市场之后,和自己已有的专车快车产品线左右互搏,也是个大问题,前景如何,也仍是一个未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