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农村互联网金融或许是个伪命题

   时间:2015-06-05 14:44:21 来源:百度百家作者:李海刚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记得小时候,我们镇上还有银行,后来只剩下了农信社,最近的一家银行是在县城里。银行的撤离,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极度不活跃。农村地区,用户最大的需求就是存款,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是唯一需求。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新金融机构,开始将业务下沉到农村地区。再加上普惠金融大热,农村市场迅速成为各方势力争抢的香饽饽。农村刷墙大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吆喝: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市场!

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镇化和互联网+战略的逐步落地,一直撬而未动的农村经济将有望全面复苏。“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全面转型,传统金融服务也将随之调整。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大机会。农村金融市场一旦被激活,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真的如此乐观吗?

据笔者观察,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一定增长态势。然而,这个增长,远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真正拿出真金白银深耕农村市场的新金融公司少之又少。最根本原因,就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产出比太高,成本太大,利润不足以支撑公司持续发展。新业务拓展更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农村资金需求量度并不那么大

还记得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规划吗?时至今日,国家队三农的资金支持可以说已经非常到位,遍布全国的农信社很好覆盖了少部分创业型农民的资金需求,留给P2P平台这些“外来和尚”的空间不多。

2,偿债能力不确定性高,违约处置难度大

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包括个体户)业务的不确定性较高,所以违约率更难把控。另外,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估机制,一旦出现违约,处理难度非常大。

3,征信体系缺失,地面覆盖成本高

农村以地区征信体系缺失,包括信贷在内的很多金融业务不能顺利开展。而信用数据累积是一个长期工程,也非一家公司可以完成。而且由于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依靠O2O式的地面覆盖去开展业务,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远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乐观。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公司在大谈特谈农村互联网金融呢?因为,普惠金融是个好故事,打着公益的旗号,很容易笼络人心!

以宜信的宜农贷为例,在宣传层面,它俨然已经成为宜信的战略级产品。然而,宜信在这方面的实际投入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宜信官方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今,宜农贷累积放贷金额1.25亿元,真正落地的农村20多个。而宜人贷上线三个月,累计放款金额超过3亿元,轻重立现!

在宜信内部的人或许都知道,宜农贷更大的作用,不在实际做了多少事,而在品牌宣传。包装出一个故事,可以讲好几年。

事实上,金融在农村市场一直水土不服,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利润低,传统金融机构都不太愿意去农村开网点。近两年,农村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活跃度也有所提升,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的底层需求。当前,市场中流传的“农村金融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很可能又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热衷于农村金融市场呢?两个字:为名!

人生在世,不图利,就为名,企业也是如此。年轻的P2P平台们管理层可不年轻,他们对政策风向的理解和把握十分到位,而且十分善于讲故事,诸如“扎根农村扶持三农,支持绿色创业”之类的噱头信手拈来。

P2P去年规模做到3000亿元,看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实际上在我国所有的金融工具类型中,其涉及资金量是非常小的,还远不及小贷八九千亿的水平。所以在银监会的规划中,P2P也只是被划分到了普惠金融部名下,其职能被定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主要任务是支持创业和服务民生。因此,尚未被正式认可的P2P平台,一定会从普惠和民生两个角度拼命讲故事、造话题,以博取人心,牵引平台其他业务的发展。

综上,目前来看,农村互联网金融或许只是个伪命题,媒体从业者不宜跟风歌功颂德,要分清楚那些参与其中的P2P平台是为了民生还是名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