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地铁到处是京东、苏宁的促销广告,618也好,端午节也好,父亲节也好,只是这些传统电商网站的又一次价格上的厮杀。曾经我以为,参与价格战的只是这些传统电商,不过笔者无意中才发现,美团网也已经加入了这次“价格战”中。“一元吃大餐”“九元嗨歌”“满450减50”等促销力度不输京东苏宁。唯一不同的是美团网的价格促销在端午节只是拉开了一个帷幕,时间跨度是整个暑假!相比于京东苏宁这些传统巨头来说,时间不可谓不长。这次价格战美团网敢打两个月的底气来自哪里?是钱多人傻还是另有用意。
首先,流量导入地不一样。京东、苏宁包括天猫这些B2C网站的价格战,看似是几大平台商在打,但是真正流血最厉害的是品牌商。因为价格战更多的是让品牌商让利,而不是用平台商自己的钱来补贴消费者,说白了就是品牌商拿着钱来为这些平台电商赚吆喝。这种促销对品牌商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美团的促销却不一样,它更多的是为了商家做广告,为商家带去流量。比如,在网上团购一张某家餐厅的消费券,你必须要到餐厅去消费,在美团上是吃不成的。虽然在美团下了单,但确确实实是为商家带去了消费者。如果商家服务得好,那么这个通过美团来的消费者很可能成为本餐厅的忠实客户。两者的不同就是一个是为平台带去流量,一个是为商家带去流量。虽然京东苏宁的入驻商家,美团的合作商家,都牺牲了一些利润,但是前者是牺牲自己为平台服务;后者是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为长期做打算。试想一下,如果京东618这种活动,维持两个月,京东会不会垮,不好说,但是很多和京东合作的品牌商估计是要垮掉的(除非京东的价格战是“假格”战)。这是美团敢把促销跨度两个月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京东、苏宁的促销更多是饮鸩止渴,虽然促销带来了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永远是谁家的产品性价比高,我就去哪里买,特别是现在微商,加上一些垂直类电商的兴起,更能分担一些他们的流量。而且京东这些传统电商,更多的是以实物类为主,这些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是有限度的,比如3C类,在促销阶段,看似销量很好,殊不知这些“骄人”的数据,是以促销过后相当一段时间的消费低迷换来的,本质上是一种透支行为。美团是在利用合作商家的业余时间服务消费者。拿电影为例,在没有团购之前,偌大一个影院一般只有寥寥数人。但是现在,笔者曾几次通过猫眼购买电影票,明显感觉到和猫眼电影合作的影片,观影人数大幅增加。对于院线来说,反正都是放映一部影片,能坐一百人的影院,坐十个人是看,坐一百个也是看,不会给商家带来额外的负担。虽然牺牲了票价,却能换来更高的上座率,总体来说收入可能会更高。并且上座率高,还能促进影院周边消费。对餐饮也是如此,通过团购客单价铁定是要下降,但是客户多了翻台率就会加快,从而增加餐厅的利润。所以京东这些传统电商无休止的价格战,传统企业只能发出“做电商是找死,不做电商是等死”的感叹,而美团网的猫眼电影却和影片制作方以及院线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以美团为首的O2O企业主要是以服务为主,产品的消费频率很高,比如吃饭、看电影等即使促销阶段有了大规模的消费,也不会代表促销过后消费者就不再消费,恰恰相反,不但不会低迷,还会拉动合作商家的客流。
最后,使命不一样。传统电商主要是实物类商品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上购物早已被人们接纳。但是以美团为首的O2O兴起时间不算很长,大多数人,还不太习惯通过网络来购买服务。一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做大自己的流量;一个是让消费者养成通过网络获取服务的习惯。例如,很多人买衣服,实体店逛了之后,会发出“还是去网上买吧,网上的便宜”,但是大多数人却不会为了中午一顿午餐,打开手机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经常是“随便”,填饱肚子即可。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时间,这个时间三五天肯定是不行。这也是美团必须要把促销时间拉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