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雪征记得,1997年,自己曾经与柳传志对“全员持股”进行过辩论。她认为此举难度极大,柳传志却竭力坚持。柳传志说,哪怕一人一手股都得给。直到“准全员持股权计划”发布,整个联想沸腾了之时,马雪征也终于懂得柳传志的用心。
前些天接受一个记者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曾经和柳传志合作了17年,你如何评价柳传志?我当时的回答是:“担当”。
1997年,在完成对北京联想的整合后,香港联想的股票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上涨趋势。在这个时候,我向柳传志提出,香港的股市上有一种方式叫“员工持股权”,联想是否也可以实施。
柳传志的热情超出我的意料,他非常支持这个计划。后来,我就按照当时国际通行的做法,做了第一版计划,能拥有持股权的范围大概有几百人。而当我把这个计划交给柳传志之后,他很不满意。他说,“雪征,我要的是全员持股。”
当时我和柳传志发生了辩论。我的理由是,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员工持股权给的都是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而那个时候,包括一些工厂的工人在内,联想大概有几千人的规模,如果全员持股,又涉及内地和香港,后续的执行会面临极大难度。
柳传志还是很坚持。他说,联想将是第一个施行员工持股权的中国公司,要让大家都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哪怕一人一手(2000股)都得给。公司里的空气湿润很重要。
虽然我仍有不同意见,但还是按照柳传志的要求做了一个“准全员持股权计划”。那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工作,到现在我都觉得有点不敢想象。然而,当这个持股计划一公布,整个联想都沸腾了。
大家群情激昂,充满斗志,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这间公司的长远发展跟每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而我,也终于懂得了柳传志的用心。
很多人分析柳传志,说他是一个“孔雀+老虎”型的领导者,善于表达,喜欢鼓舞别人,同时目标导向,行事果断。只有在他身边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这些热情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想自己的利益想的很少,公司整体利益和员工利益永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才是他到哪里都坦荡、都从容的原因。
2000年以后,互联网泡沫破裂,所有公司的股价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联想的股价也不例外,公司的管理层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柳传志实行了高管持股政策,这也成为联想日后成败的关键,企业因为有了自己的主人,才能走得更远。
还是回到“担当”这个词,认识柳传志的将近30年时间里,对这个词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有的人很有能力,很聪明,但是不一定能有担当。尤其是作为船长和船主,当一次又一次面临船要翻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面临疾风暴雨的时候,你才能看到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担当责任与压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