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自媒体|乐视入股酷派将致360出局?

   时间:2015-07-01 09:31:23 来源:comobs通信观察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自媒体|乐视入股酷派将致360出局?

今天业内传闻,乐视未来将继续增持酷派,成为酷派的第一大股东。宇哥表示智商完全跟不上事态的发展了,需要脑补!

酷派相关人士对上述传闻回应两个字,瞎扯!

当然,谁也没看到乐视与酷派达成的条约,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过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乐视是不会打破目前暧昧和谐的“生态”,将360置于死地,另一方面,如果酷派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引入再多的投资者都是白搭。

或许,在乐视入股酷派这件事情上,周鸿祎(微博)的处境在外界看来是比较尴尬的,这一切均基于乐视入股酷派之前,360私有化缺钱难以顾及投资酷派的前提之下。毕竟,360之于奇酷只是希望完成做手机的梦想,而并不在乎酷派与iVVi这两条线(运营商定制与社会渠道),这也并非360所擅长的,从周鸿祎的个性看,他更愿意从擅长的领域单点突破。

但,乐视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对奇酷将形成牵制作用,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

不过,对于乐视入股酷派这件事,严谨一点分析,就是360跟这件事有毛关系?不过,人类都会联想,与催化360进而取得奇酷的控制权是正相关的,毕竟一家公司如果有两个“精神领袖”必定会乱,无论老周做硬件多么不在行,但用户体验是在行的,老周的苛刻或许是大神原班人马必须所忍受的,“自虐”是我接触到360产品经理所产生的感触,毕竟用户就是一切,至于酷派是否会让出绝对的控制权?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29日凌晨,comobs曾分析过这几家的合作,不过业界忽略了这篇的核心,“互联网+的企业只管营销、UI、内容和应用,而酷派成为‘+互联网’的企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不是酷派转型成为互联网+,因为大家都不屑于沦落为+互联网,但这个用词是贬义吗?

酷派擅长的是运营商定制机和政企市场,对于2C的消费者市场把握,相对所定制机的领域处于相对弱势,随着4G的普及,运营商通过自身拉升手机成熟的引擎不再重要,定制机市场占据大概30%的市场份额是理想状态,所以酷派的三条腿走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业界评论360、乐视的入局,是酷派的一女二嫁,其实是在贬低酷派,这三家一旦合作成了气候对哪些终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构成足够威胁?但三条腿走路是存在风险,乐视、360入局对于酷派而言是转嫁风险。360依托大数据分析更能帮酷派了解用户痛点,而乐视打造所谓的生态更多的是围绕内容布局。

除去酷派运营商定制机,某种程度上,360+乐视取代了原来运营商在酷派心目中的战略地位,属于新增市场,让酷派走向后端聚焦有优势的供应链等手机本质工作,分工更加明细了,其次,360、乐视、酷派形成相互制约的“牵制”也是最为理想的内部架构。

在贾跃亭的微信中也提及,“开放闭环的乐视生态将推动酷派快速进入手机生态时代,同时酷派深厚的产研供应链、销售、售后能力能够与乐视生态产生强化反应,全流程共生共赢共享。”

360与酷派以前分析了很多,而乐视是看中了酷派每年的终端千万级别的销量,酷派、奇酷将从乐视全球CDN中获益,乐视全球范围拥有近 420 个 CDN 节点、6.5Tbps 出口带宽,能够确保观看视频的流畅度,而乐视云可支持 4K 和 H.265,这些都是运营商载波聚合商用、固网宽带提速之后,互联网视频运营商所必须具备的基础配置,毫不客气的说,周鸿祎是间接得到了西瓜,其次,360、乐视、酷派在云上会不会相互打通?360的各项安全布局会不会惠及乐视终端(手机、电视)和应用?

另一方面,暴风科技中有华为的投资,所以你懂我想表达什么,酷派和360会排斥乐视吗?

如果再出现看似很精彩的分析,例如周鸿祎背后被捅刀,奇酷团队分崩离析,贾跃亭与周鸿祎暗战股市,只有一种可能,友商造势要发布新机了,何况BOM成本价营销模式虽然让利消费者,但已经触及了行业底线,360乐视的树敌太多,不被注重利润的友商阴谋论,难以灭周鸿祎等的威风,当然之前在360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这件事情上,已经被水军黑过,所以这一次对于乐视与酷派的搅黄传闻,笔者也是将信将疑。但也不排除奇酷和乐视互相借捅刀发布新机的节奏。

在文章最后,引述一下今年6月爱立信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这位全球基站“大管家”在报告中提及,2014年全球视频占移动数据流量的45%,到2020年,视频流量相对2014年将增长13倍,相当于每年将增长55%,未来6年移动视频总流量将是过去6年的22倍。

“而数据流量分布遵循二八定律,20%的用户将消耗80%的流量,重量级用户视频流量为平均水平的20%以上,重度使用者每天观看1小时视频。”

这对于酷派、奇酷和乐视而言,意味着什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