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造汽车?会怎么造

   时间:2015-07-08 10:23:08 来源:创事记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070801

小米造汽车?会怎么造

日前,小米科技的多项与汽车有关的专利近日在国家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根据专利申请文件显示,小米已经申请了关于车辆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预测等十几个智能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这一系列的专利都似乎印证了小米欲涉足智能汽车领域的传闻。

虽然上个月小米公司曾发官微表示,小米目前仍专注于手机、路由器和小米电视三大业务,公司的业务与汽车无关。但是小米将涉足智能汽车的传言在很早之前就传的沸沸扬扬了,甚至有人把黎万强去美国与小米造汽车联系起来,如今专利曝光更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汽车真的这么容易造吗?小米会做汽车吗?如果小米真的做汽车,它应该如何做呢?

一、造一辆汽车有多难

小米造手机并不难,小米找来了周光平的摩托罗拉团队,依靠中国制造业在手机行业的积累,找了成熟的供应链很快就攒出来小米一代。

在小米手机的背后是中国手机行业多年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能让小米造出手机,也能让罗永浩造出来锤子手机。

而汽车工业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新生者加入只能遵守行业的游戏规则。

因为汽车工业的技术在上游的巨头手中把持着,后来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小米想找周光平这样一个设计团队是比较麻烦的。

比技术更难突破的是供应链,汽车的供应链远比手机复杂,手机的零件数量只相当于汽车里面小小的车机,与整个汽车不可同日而语。而更麻烦的是汽车供应商与整车厂商关系密切,交叉持股。作为后来者,有钱你都买不到配件。

而且汽车各个零件的专业性都非常强,集成商需要很多对供应链有深刻了解的人才,还需要有供应商的人脉。即使是苹果,即使是供应链高手库克,也不能一蹴而就。苹果的造车计划也是很漫长的道路,小米就更不用说了。

在制造代工方面,汽车行业类似富士康的企业是麦格纳国际公司,它代工一些车辆,但是市场份额远不能与富士康相比,汽车行业的代工发展要远远落后于手机行业,小米要做汽车制造也是大麻烦。

所以,小米要造车的难度远远高于手机,需要非常多的资金和时间,目前这点专利最多算是一个战略方向,距离实际计划还非常远。

二、低速电动车有机会但是没政策

不过,在中国,有一个相对容易进入的市场,就是低速电动车。

低速电动车按照过去的标准是双80以下的车,时速在80公里以下,续航在80公里以下,解决近距离交通,替代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市场。

这种车目前不需要驾驶执照,价格低廉,使用成本更低,非常受县城,小城市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快速增长。

因为这类车还没有中国的国家标准,且欧美的标准也不高,对技术和资本要求很低,门槛很低,容易进入。

汽车之家的李想离开汽车之家去创业,搞得就是这类东西。以小米的实力,做汽车不行,搞这类简易小车还是有把握的。

而且这类车也符合小米,性价比的定位,只要结合上小米的用户体验、宣传营销,是大有前途的。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这类车在中国很多地方是非法的,不让上路,只在几个地方保护的省份有市场。在法律问题解决前,这类车只能做地下工作。以雷军现在的地位,未必愿意去干这类行业了。

三、小米真正做汽车,可以找比亚迪合作

小米手机的风格是顶级性能,极致用户体验,合理价格,互联网营销。

而汽车行业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小米,小米自己设计汽车,不用说顶级性能,能安全的跑起来,通过国家各项基本测试都不要知道要何年何月,合作是必须的。

而汽车行业的高端技术大多在欧美企业手里,它们是不会把价格降到中国老百姓认为合理的区间的。国家车企有价格,但是大多没有性能。要性能,还要价格,小米能找的合作对象只有比亚迪。

比亚迪最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上颇有建树。依靠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亚迪在新能源上一步一个脚印,可靠性和性能都达到了不错的水平。

深圳市政府特批出租车名额给比亚迪试验它的E6电动车,跑下60万公里来检验各种技术的可靠性,这种政府支持的力度是美国的特斯拉都享受不到的。

在性能上,比亚迪靠垂直整合,电机、电池、电控全部自己来。比亚迪唐的0-100公里加速已经做到了4.9秒,甚至比一些跑车还快,靠电动机无震动噪音小的优势,纯电驱动下,驾驶体验也达到了高档V8、V12发动机汽车(V8、V12发动机结构可以最大程度抵消发动机的振动)的水平。

但是相比小米,比亚迪在品牌塑造,用户体验把握,宣传营销上都差得远。

比亚迪在新能源上有技术,也有价格优势。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技术转化成消费者体验,怎么让消费者知道技术优势,怎么把产品品牌塑造好(BYD的车标和542的口号都是典型工程师思维的产品,其他厂商对品牌都口号都是比较讲究的。)。

而小米恰恰精通用户体验的把握,精通互联网营销。

比亚迪的工程师以本土为主,还是工业化思维自己培养人才,有一批实用的工程师,但是缺乏国际顶级人才,大技术上不错,但是在技术转化体验上总是差点。因为比亚迪造车的历史比国际巨头少了100多年,人家的积累比亚迪没有。

而小米恰恰善于靠资本的力量去挖国际顶尖的人才,谷歌的人小米都能挖到,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的顶级人才小米难道就挖不到吗?

这些人才可以带来传统汽车企业积累100多年的技术和经验,帮助比亚迪在技术上上台阶。

所以,小米要做汽车,可以找比亚迪合作,小米的长处恰恰可以补足比亚迪的短板。比亚迪有成本优势,有新能源技术,小米可以提供资本,招募国际顶级人才,把比亚迪积累不足的短板不上,在产品可靠性、用户体验上达到一流品牌的水准。

然后,性能顶级,质量和用户体验达到一流品牌水准,挂小米牌子,价格平易近人的车型拿出来卖。在配合小米的体系和惯用的互联网营销,颠覆汽车市场并非天方夜谭。

一辆挂小米品牌,0-100公里加速4.9秒,故障率达到雷克萨斯水平,外观、内饰,驾乘体验达到奔驰M水平,百公里电费10元人民币,可以用电可以烧油的SUV,卖19万9千人民币。你还要买途观,买CRV吗?

总结一下,由于汽车工业的复杂性小米目前所谓的造车,只是一个规划。距离实现还很远。低速电动车门槛低可以做,但是有政策问题,雷军未必会选择。

从技术角度看,小米要造车,最佳的合作伙伴是比亚迪,小米与比亚迪可以互相弥补短板,未来或许可能造出颠覆行业水平的汽车。

小米手机虽然争议颇多,但是最终小米手机带动国产手机上了层次,2015年除了苹果三星,其他国外品牌的手机已经难在中国市场有份额。也许小米手机未来会衰落,但是中国手机行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如果未来小米真的做汽车,我们希望小米汽车能复制小米手机的成功,不是为了小米,而是为了中国的汽车行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