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一幕,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心理也许很复杂吧:昨日,淘宝跑到江苏沐阳,牵手与当地政府,将帮助化解当地优势花木产业电商化进程中的诚信问题。双方为此专门成立一个1000万元的诚信保障基金,主要解决当地淘宝商家遭遇纠纷一时无法处理的难题,政府会先行赔付,创造缓冲。
沐阳,就是刘强东老家宿迁市下面一个县,花木产业是当地优势产业品牌,全国闻名。这等于说,强东老家的优势地盘,给人占了,后院起火了。
这当然是个玩笑。两大电商平台布局动向,互有参差。在这一幕前,2014年至今,京东在马云的老家浙江当地的布局,也是非常密集,从跨境电商到各种电商产业园、产业基地,眼花缭乱。
但在我看来,如就中国农村电商业来说,阿里北上比京东南下更具实质性意义。它足以反映出,两家公司因为平台模式差异,已经开始展示不同的竞争力。
你能看到,京东南进,尤其是在马云后院所做的布局,你能从京东的这种布局里面,嗅到一种商业地产商气息。是的,京东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重”字。自营模式决定了某种大包大揽、垂直整合、标准化复制的特征。京东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物流体系,这个在一二线城市市场颇有口碑。当它开始下沉时,依然没能脱去这一印象。
但在中国农村,想继续复制十分困难。中国土地经济依然有效,做个隐形的商业地产商不难。但是,中国农村电商产业链的需求与供给两端,却不像城市市场那么集中,京东的模式立刻面临一个巨大的效率、成本的难题。理论上说,它想在不触达老百姓的前提下,以一己之力解决整个中国农村电商的基础问题。这绝无可能。
马云挺进刘强东后院,只是形象表达。但阿里北上的策略,比京东南进体现出真正的下沉四六级市场的用意。它直接触达农户、农民个人。你能看到,全国范围众多的淘宝村,正从华南开始向华北、西北、东北复制。
我家是鲁西南鄄城县下面一个相对比较穷的村子。几年来,每次回老家,我都有意观察、倾听村人对互联网的认知与实践:最初,除了几个打工青年之外,热门多带恐惧心理;然后慢慢接触、询问,最后开始适应,年轻人早已网络购物生活了。
淘宝与沐阳的合作,最初动力来自沐阳当地。因为,花木产业属于当地最核心的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品牌效应。不过,几年来,由于屡屡出现种苗不合格甚至造假问题,当地政府十分苦恼,它们担心少数人的不法经营毁掉沐阳花木的招牌。当地许多经营者大都在淘宝上开有商铺,当淘宝也不断向沐阳县政府反映这一问题时,后者决定强力化解。于是便有了双方的合作案。
那么,可能有人问,刘强东既然家在宿迁,为何不帮助解决这类问题呢。在我看来,这正与它的自营模式深有关联:这种模式在商品品类选择上体现的是京东利益,如果商品本身毛利很低,它不太可能放大来做,那样,不但自己赚不到,零供关系也会搞砸。许多底层商户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四六级市场小商户,就很难真正入驻,或者根本就没机会。
阿里北进,直达底层农民;京东南下,在三四级市场建立基地,正是反映出两个平台两种路径的差异。马云跑到刘强东老家,跟刘强东跑到马云老家,在他们两人内心产生的震动一定不会相同。
当然,尽管淘宝与京东们都在快速布局中国电商,相对整个市场,它们也不过刚刚开始。许多更为复杂的难题,会在更大规模、普及的过程中出现。而在我看来,除了基础设施之外,人的因素、创业的氛围、农地流传与规模化经营、农村金融等许多同样十分关键。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无法让青年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依托土地与当地市场资源落地生存,不要说农村电商,我甚至觉得整个农村都不会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