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又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除原有投资人继续跟投外,还引进了新战略投资者。号称“创下了非上市公司单笔金额最大融资记录,滴滴快的估值超过150亿美元。
滴滴快的大跃进式融资和扩张,让笔者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凡客。回头来看凡客的发展路径,从扩张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泡沫,足以让行业警醒。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陈年曾说过希望将来能把LV收购了,除了让行业震惊,也预示着狂妄背后的盛极而衰宿命。
滴滴快的官方指出,20亿美元融资将用于巩固公司现有市场领导地位、进一步拓展和做深国内市场和新业务,以及用于公司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的研发和运营和提升用户体验效率等,滴滴快的打算构建一套移动交通的生态系统,真正改变私家车出行,成为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之一。
按新闻稿来看,滴滴快的公布的5道产品线:出租车、专车(含快车)、顺风车、代驾、城市公交。这也与滴滴快的最早“出租车业务”渐行渐远。
笔者认为,细看滴滴快的的5大产品线,似乎除了出租车、代驾算成熟产品,其他3项不是在试错,就是在打法律法规擦边球。
专车和顺风车业务长期未能实现合法化,成为悬挂在滴滴快的头上的一把利刃,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伤人伤己。此外,这两项业务竞争也最为激烈,易到,Uber,神州租车都在抢食该市场。
至于城市公交领域,更像是鸡肋产品。目前国内智能巴士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班车无法像专车一样灵活调整路线,另一方面班车时间又不可避免地与早晚高峰重叠,拥堵严重,与公交车效率差不了多少。
综上所述,在专车,顺风车市场暂未合法化的前提下,大搞颠覆活动,背后的未知商业风险究竟有多大,令人不解。
殷鉴不远。让我们先看看凡客的崛起与衰落的轨迹:2010年业绩刺激下,凡客开始“大跃进”。2011年1月,陈年将凡客的年销售额目标“保守”定在60亿元这么个增长200%的数字。而到了2011年3月,陈年又将这个数字“修正”成了100亿元。
100亿的大跃进让凡客迅速扩张,为了完成销售目标,凡客开始大幅度扩张人员、地盘,不断增加库存单品量来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张。在鼎盛时期,凡客的员工总数一度超过1.1万人,拥有30多条产品线,不仅仅有服装,还有家电、数码、百货,甚至还有拖把和菜刀,与当初的衬衫T恤差了10万八千里。
直到最近,凡客重提回归“衬衫T恤”,但已是在企业近乎衰亡之后的无奈回归,早已不是当初的凡客。
而按照滴滴快的目前无底洞式的补贴式烧钱,20亿美元究竟能竟能维持多久,的确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还有屡禁不止的的巨额刷单骗补行为,柳青也承认滴滴快的要严打刷单行为,市面上有两类刷单的情况,一种是犯罪团伙有组织的刷单,一个月甚至能刷到几千万补贴,还有一种是司机自己在操作的刷单。滴滴快的内部成立了安全部门,专门和刷单作战。
就像柳青说的那样,补贴不会那么多,因为司机靠工作已经能挣到足够多的钱了,平台的规模效应也为司机提供了足够多的订单,今后的补贴,可能更多是给消费者,给新来的用户,给那些服务好的司机。
此外,柳青也给大家画了一个大饼:有那么多钱,想象空间也很大,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嘛。
笔者认为,这20亿美元,有多少钱是拿来补贴用户,尽管柳青没有明说,但基于滴滴快的如此大的市场占有率,每天还是有看不到尽头的海量补贴,按现有补贴来算,似乎只够维持半年?
也就是说,这20亿美元,还是主要为了填补烧钱窟窿,至于究竟能烧多久,能否烧出一个新未来,笔者还是不敢乐观。
就像笔者老领导洪波(keso)说的那样,从滴滴和快的早期在出租车上的补贴大战可以看出,现金仍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专车、拼车等新的业务形态中这种竞争形式还会继续延续。而除了资金的较量,公司对新业务形态的建立和对技术的提升,同样重要。
至于滴滴快的能否实现“真正改变私家车出行,成为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之一”的愿景,这要看用户答不答应了。(完)
======
除了微信公众平台、我们也在新浪专栏、虎嗅、百家,艾瑞、财新,界面,搜狐/网易/凤凰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广泛传播,微博:@科技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