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滴滴顺风车的推出来势汹汹,但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7月发布的《2015出行O2O移动应用行业报告》中却显示,专业拼车平台嘀嗒拼车仍然以行业最高覆盖率在该领域称王,其他如活跃度、增长速度等方面,嘀嗒拼车也都表现得十分强势。略显尴尬的是,滴滴顺风车不仅未能依靠其平台用户基数优势挤压嘀嗒拼车,原有业务还受到影响。
为何高调的滴滴顺风车无法成功冲击嘀嗒拼车的行业地位?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因为滴滴并非专业拼车起家,对于模式建设、业务细节把握上欠缺火候,且多元化业务集合到一个平台上出现了左右互搏的现象;第二点则是在战略布局上存在差异,靶向不同导致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收效迥异。
嘀嗒拼车目前开通了42个城市,其中一、二线大城市居多。而滴滴则宣布开通了数百个城市,几乎相当于主流团购网站的覆盖面积,其中有大量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但用车毕竟不同于吃喝玩乐,嘀嗒的集中深入与滴滴的全面撒网形成鲜明对比,收效成果也一目了然。
根据TalkingData报告显示,出行O2O移动应用用户多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中仅北京的占比就高达14%,TOP10的省市占比达到73.6%,市场的地区集中度非常高。若是以打车、专车、拼车等细分领域对比,除了打车应用有一定下沉外,拼车和专车在人口基数、城市数量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并未施展开来。尤其是拼车,更是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拼车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O2O业务形态,各地区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同,一线城市用户向来勇于尝鲜,而越下沉越难转变观念已被无数次验证;二是拼车的主要乘客群体是“无车但通勤出行距离较远”的白领,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而在二三线城市中,产业结构不同注定了白领群体数量上的势弱;三从交通状况上看,大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均拥堵,大量私家车主希望分摊出行费用、传统交通设施又难以满足乘客需要,于是双方能够完美匹配需求,但在二三线城市,现有的公共交通基本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需求,拼车出行相较一线城市并非刚需。
所以,拼车的真正痛点在于“大城市的早晚高峰出行问题”,嘀嗒拼车聚焦一线城市,用户是真正的上班通勤一族,做到了“真拼车”的C2C共享经济,在不增加交通负担的情况下提升交通运力,更专注的业务线在更集中的市场上,自然赢得高使用率;反观滴滴顺风车,地区下沉过深,在不恰当的市场上增加投入却也拉低了整个平台的效率,以高补贴换市场的做法,更容易导致作弊盛行的虚假繁荣。
靶向与着力点的不同,让嘀嗒拼车与滴滴顺风车虽然都在做拼车,但其竞争实际并不在同一维度上。来势汹汹的滴滴顺风车虽然声势浩大,但却并未深触拼车痛点,相比真正解决大城市早晚高峰出行问题、更符合拼车发展规律的嘀嗒拼车,在竞争中难免有心无力。滴滴顺风车无法撼动嘀嗒拼车,从战略布局上的不同选择看,是一种必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