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亮丽的电子科技领域有许多暗面。其一就是,你早早地就听说了一个很牛的技术。他们告诉你这个技术将会怎样怎样改变你的生活。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迟迟等不来用户级实体产品;有时候,等来的与你的想象差距太远;还有时候,你发现它来了,就是有点贵。
首先想到无线充电——这已经是能够淘宝到的一块鸡肋。至少目前,完全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能够颠覆传统充电形式,三星推出的“无线充电”操作时依然需要在充电器上连接电源。
终极一点的例子,则是人工智能。现在看来,普通消费者手里最智能的,也就是siri之类,离小时候看的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描述,还有浩瀚的差距。还有一些比较搞笑的,像是iPhone每一代出来之前,都有“泄密”和“爆料”称新一代iPhone将实现全息投影什么的。从效果上来讲,这些事情都或多或少透支着人们对于“未来”这个词的耐性。
然后就是VR虚拟现实设备方面。2013年的时候,Oculus就推出了开发者版本的头戴式VR设备。到今年5月,宣布消费者版本将在2016年发售。但是售价实在有点呵呵:1500美元。电脑配置跟不上的用户,没准还需要顺便换一台高配PC。有朝一日进到中国,这个价格至少是1万起了。
未来到底是多久以后?什么时候,可以让隔壁老王都用上你说的这个东西呢?
好吧,如果真的不能彻底满足,那能不能在不付出太大成本的情况下,先过一过瘾,见识一下,体验一下呢?2015ChinaJoy展会上,VR设备可谓一批黑马,冲出来吸引了无数眼球。
内嵌手机式的VR头戴设备,市面上产量最高、用户数量最多的产品,是暴风影音推出的暴风魔镜。这也并不是暴风的首创。不过暴风魔镜,确实是国内第一家叫得出来的公司,在做这个东西。至少现在去淘宝里看看,效仿者们的关键词除了google,基本都是自称暴风了。
它的大概原理就是把已经预装了VR软件的手机,塞入特制的盒式眼罩里,透过左右两块3D镜片,就能实现沉浸式的全景立体视觉体验。由于它不像Oculus Rift那样能够独立成像,而是一个壳子,成本自然不会太高。量产后,99元这个价格也就可以实现了。
创新,真的是一个很辩证的概念。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实现出来”,“送到身边”,“可以使用”,这些概念显然要比创新更实惠。而营销上的创新——怎样去重新打包并兜售一项技术,怎样去把某种程度上概念化的东西变成轻巧的实体,卖出去,这些未必不是从旁侧推动技术落地和平民化的积极行为。
站在中国消费者的角度,对暴风魔镜这样的产品当然是可以报以微笑的——不是欢呼雀跃,只是简单的微笑。毕竟,冯鑫自己都说,他只是踹开了虚拟现实的大门而已。与其等到国际一线产品进到中国,然后让BAT们做出一堆1999元,为什么不能前瞻性地用不到一顿饭钱的价格,让大家先看看这部还算爽利的预告片?你付出的不多,所以你要的也不多,那你也会欣然享受我给你的这一些。
如果未来VR的市场终将有无数惨烈之战,至少站在此刻这个时间点,姑且能感受片刻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