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顺丰加盟三泰控股速递易 共解快递“最后100米”难题

   时间:2015-08-03 09:11:2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昔日的竞争对手,最终还是成为盟友走到了一起。近日,三泰控股刚被顺丰系增资后,又与阿里系谈起了合作。

8月2日晚,三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我来啦(速递易)公司会同阿里旗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与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百世网络、韵达快递、天天快递6家速递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速递易业务开展深度合作。

实际上,在7月31日,三泰控股刚与丰巢科技、顺丰投资、苏州普洛斯签订投资协议,丰巢拟增资认购三泰旗下成都我来啦(速递易)公司30%~40%的股权,此外,顺丰向我来啦公司提供2亿元委托贷款。

自此,快递“最后100米”的行业痛点,有望随着阿里、顺丰以及多家快递公司的入局而得到改变,而速递易则向一个真正的社区生活平台迈进了一大步。

阿里系、顺丰系入局

三泰控股主要产品速递易定位在物物交换柜,扼住社区入口,解决社区“最后100米”配送痛点。但一直以来,由于入行门槛低、潜在的竞争对手多、快递公司不配合等问题,三泰控股的速递易项目饱受争议。

值得庆幸的是,在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布局之后,如今速递易已经遍布全国79个城市,超过3万个社区规模,累计投递包裹已经超过1.8亿件,成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快递接收平台,这也吸引了阿里系和顺丰系的入局。

此次“联盟”对象均来头不小。菜鸟网络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银泰、复星集团以及多家快递公司合资成立,马云任董事长。此外,普洛斯是世界领先的全球化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顺丰、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更是在速运行业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地位。

此次多方“结盟”,我来啦公司将向快递公司开放提供快递柜资源,快递公司将包裹提交速递易保管交付,菜鸟公司提供合作的技术支持,如将自提柜作为消费者可选择的收货地址、结算、代收代付服务等。

此外,丰巢科技将以增资的方式认购我来啦公司增资后的30%至40%的股权。其中,顺丰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普洛斯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是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分别持有丰巢科技35%和5%的股权,其余股份申通、中通、韵达各占20%。

三泰控股表示,此次合作后速递易将为包括菜鸟、顺丰、申通、中通、运通、韵达等在内的更多快递公司解决最后100米交互难题,有利于增强速递易用户粘性。

加快推进社区O2O

广发证券研报分析认为,丰巢的入股直接打破了市场此前对于速递易将面临丰巢竞争的担忧,也充分说明速递易的价值已经得到相关各方重视;此外,此次合作上升到股权的高度,对包裹信息数据共享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显然,三泰控股速递易的算盘并非建一个快递箱子那么简单。事实上,随着速递易进入越来越多的社区,覆盖越来越大的人流,速递易正在由快递终端设备转变为社区生活平台。

三泰控股方面表示,与菜鸟网络、丰巢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速递易用户粘性,改善用户体验,强化速递易社区卡位优势,同时速递易还将充分利用合作方在速运、垂直电商、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市场地位,结合速递易线下用户流量优势,分析、挖掘用户消费习惯,整合数据与流量,实现C2B的精准服务营销,为同城配送提供解决方案,实现速递易流量变现。

不难发现,用快递柜抢夺社区O2O入口是三泰控股的幕后算盘。

进入2015年来,速递易已与富顿医疗、海尔产业金融、扬州汇银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速递易”凭借市场龙头的规模,以及附加的多种服务功能(如冷鲜柜、微问诊、洗衣),已经开始占据了社区入口、打造新的社区生活模式。

除此之外,在社区金融方面,三泰控股也取得较大进展。公司旗下“金惠家”已于7月底获得互联网保险业务资质和全国专业保险代理牌照。

据了解,三泰控股“金惠家”是公司2014年设立的抢占金融社区化的入口,而较早前,三泰控股还收购了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金保盟”,如今,“金惠家”获得相应牌照,是打通线上线下,形成良好协同效应的基础。

已经具备了初步影响力的速递易,将在此次与菜鸟网络合作、丰巢科技入股之后,进一步推动速递易占据社区“最后100米”入口,构建以速递易为载体的社区O2O综合服务平台。

三泰控股公司计划,在速递易全面进入社区后,速递易将建成一个包含更多服务内容的开放的社区服务平台,利用集聚的人流和数据,集成更多的社区服务内容,包括精准营销、社区医疗、社区金融等功能与服务,成为社区全面服务的龙头。

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7月31日,三泰控股还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补建拟增持2000万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