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在线音乐收费,又是场狼来了的故事?

   时间:2015-08-05 08:50:33 来源:搜狐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初,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责令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在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当时媒体和专家解读称,此举是为推进音乐有偿下载做铺垫,过渡期为两到三个月。在线音乐或许将开启付费时代,接下来还会有更大动作。

在线音乐付费的号召由来已久,打击盗版和下载收费虽然本身没有错,但如何采取具体实施,还有待商榷。从这几天各大音乐平台以及网友的反应来看,各大平台依旧会曲线救国,变相“不让用户掏腰包”。这次付费传闻恐怕又只是一次“狼来了”的故事。

只闻风来不见雨

说起在线音乐付费,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但似乎每次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从2005年开始,国家版权局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针对网络文学、音乐、视频、游戏等重点领域,加大打击力度。从2006年开始,数字音乐付费的号召此起彼伏。2009年8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网络音乐的内容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2011年6月,国内首个覆盖网络音乐运营商、网络音乐内容提供商的行业协调组织“网络音乐行业发展联盟”成立。

也正是从2011年起,相关报道迎来了高潮期。“数字音乐付费”相关新闻如“月经贴”一般年年月月反复见诸报端。虽然话题火热,但每次付费传闻流出后都是没了后续,相关实际措施往往难以落实,不了了之。

2001年4月,酷狗音乐曾透露,将正式推出音乐付费服务。当时不少从业人员表示,这标志着数字音乐这块互联网免费资源的最后阵地已被攻下。2013年6月媒体多番放出消息称,6月5日起,国内8大音乐网下载音乐将开始收费,并试行两个月。

但此后的事实告诉大家,这不过又是一次又一次“狼来了”的故事。面对这一波“数字音乐付费”的传闻,有网友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调侃:

数字音乐付费制度多年来一直流于口号。犹记得2012年也有传闻所有在线音乐某月某日后将无法免费下载,那时还在大学,听闻此消息甚是恐慌,连夜将自己听的所有歌曲下载到硬盘里,分门别类整理了10个GB,不过后来证明不过是虚惊一场,倒显得自己有些可笑了。

音乐付费何处难

数字音乐付费制度多年来一直面临着用户付费意识薄弱、盗版问题严重、音乐平台收费无利可图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1、用户付费意识薄弱

用户付费意识薄弱可谓是数字音乐收费难的最大拦路虎。国人缺乏版权付费习惯这一陋习不仅仅在数字音乐行业存在,在电子书籍、有线视频等行业来看,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大通病。

2015年南湖论坛数字音乐版权问题分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丰艳曾公开指出,经他调查发现,认为数字音乐本身就不应该付费的人群占到88%,换言之,不付费的根源在于用户的付费意识薄弱。

据腾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手机音乐用户仅有3.5%的付费用户,可见国内数字音乐付费群体堪称九牛一毛。

2、法律法规完善不足

虽然国家版权局在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上连连出台文件,打击的确有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国内数字音乐版权相关法律依旧不够明晰。

首先在音乐版权的归属问题上,《著作权法》界定模糊不清。根据规定,以印刷出版、录音发行、公开演奏演唱、公开放送录音、广播、编配和音像混成的方式使用音乐作品,都应征得音乐著作权人的许可。根据法律来看,音乐版权归属者为音乐作曲者、作词者、表演者、录音制作者等多个群体。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录音制作权”主要归属于唱片公司,市面上流行音乐的版权也大都归属于唱片公司。如果唱片公司内部版权管理混乱的话,版权的归属性依然无法确认。

3、盗版成风成本低下

国家版权局针对的是网络音乐平台的内容源不获得版权方授权不可使用,主要是保护原始权益人、规范市场尊重知识版权。但由于盗版成本极低,互联网监管的困难性较大,互联网基于共享和免费的基因使得这个市场惯性很大,在这里侵权行为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技术途径实现,加大了打击的难度,造成数字音乐付费制度多年来一直流于口号。

据腾讯公司对其已获得独家授权音乐作品的盗版情况进行的抽样摸查显示,在32个主流音乐和视频平台上包括(PC端和移动端),1200首歌曲盗版链接大约存在6万条,平均一首歌曲的盗版链接大概有57条,盗版作品超过500首的平台有10个。不可否认,线上盗链已经成为音乐侵权的主流方式。

除此之外,音乐授权渠道混乱,导致交叉授权局面也导致了版权混乱的问题。以虾米网为例,虾米网的音乐内容通过用户上传,再付费下载的模式光遭诟病。不少盗版音乐通过不同渠道洗白后上架成为“正版”,这给版权归属的界定来了诸多困难。

各大平台曲线救国渡难关

数字音乐付费本就是一道难关,各大音乐平台曲线救国的策略更是让所谓的“付费”形同虚设。

据广州日报7月13日报道,正版以后就都要付费这个说法过于主观,网络音乐已形成多种收入模式,不会只靠单曲付费来赚钱,几大平台目前也没有向用户全面推行付费的计划。

笔者体验发现,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几个常用音乐软件中,大部分歌曲仍可以免费下载,只有部分新发行的专辑和歌曲,需要付费下载。

各大音乐平台推出的“试听服务”成为了绕过付费的巧妙做法。试听不收费,可免费离线音乐,只有下载高品质音乐才需收费成为了目前各大音乐平台的通用做法,但这一做法带来了这样一个逻辑悖论:既然试听免费,用户何必要下载高品质音乐?

更可怕的是,某些小型数字音乐平台采取了售卖高级付费账号临时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洗白牟利。也就是说,只要花很便宜的价钱,就能买到一个高级付费账号的使用权,从而可以在一些音乐平台上无限量下载高品质的音乐文件,并通过此账号听到普通用户无法试听的曲目。

酷狗音乐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名用户在购买了付费账号之后,把它同时转卖给多个用户来牟利,这种行为确实属于用户的单方面违规。”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目前业内与法律界还没有具体条款与法规对这类行为进行约束。QQ音乐的法务人员也表示,只有当用户把这些付费下载的音乐上传至公共空间时,他们才能循法律途径,追究用户侵害音乐版权的责任。而对于临时出售付费账号的行为,他们目前只能根据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协议对账号进行处理。

在线音乐收费路在何方

版权方总想着直接向用户收费,采取这样“简单粗暴”的办法做一锤子的买卖。但多年市场现状已经证实,靠用户付费的做法没法解决版权问题,只有采用互联网思维,寻求“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做法成为了部分数字音乐平台的生存之道。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监管部门最近对在线音乐的版权更为重视,但购买版权并不一定非要向用户收费。未来免费音乐还将会大量存在,正版就都要付费种说法过于主观。网络视频行业就是成功的例证,前几年的路径也是逐步推动版权市场规范化,现在的视频平台就很正规,而且形成了多种收入模式。

目前各大平台已经在寻求新出路。以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为例,两者都采取了跟版权方是正规版权采买的做法,但在商业模式上采取了多元化的做法:广告、会员制、O2O市场活动以及数字音乐专辑等新的模式,这都可以成为了平台的收入来源。

731在线音乐大限虽然可怕,但相信,市场机制会让这场大限又变成一场“狼来了”的故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