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1.0到3.0:腾讯QQ群开放 引爆社群经济

   时间:2015-08-06 15:49:0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以通讯和社交为核心的腾讯公司,终于要在社群领域大干一场了。

2015年8月6日,由腾讯公司举办的以“有群,有趣”为主题的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腾讯QQ对外正式宣布社群体系全面开放,依托“QQ群、兴趣部落、QQ公众号”打造全新的移动社群生态。

腾讯社群开放战略,是BAT三巨头中首个在移动社群生态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举措。当“连接一切”成为公司级战略,腾讯也率先在业界将社群升级到3.0时代。

“社群1.0以2002年腾讯QQ群首创群聊形态为代表,是基于互联网人群聚集、信息互通与传递为核心目的;社群2.0则是基于兴趣的陌生人社群,在熟人社交之外,陌生同好成为常态,同时运营者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形成社群独有的文化效应和归属感,品牌号召力日益显著;社群3.0时代,社群以连接一切为目标,不仅仅是人的聚合,更是连接信息、服务、内容和商品载体。”腾讯即通应用部总经理张孝超总告诉记者。

(腾讯即通应用部总经理张孝超)

QQ社群开放的终极武器

2011年,腾讯在3Q大战之后,开始推行开放平台战略,此次QQ社群体系的开放,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又一次尝试,数十亿社群关系链的首次开放,也是腾讯将公司最核心的能力和“终极武器”对外开放。

据了解,自2002年腾讯推出QQ群聊服务到现在,QQ群目前的月活跃用户已达3.8亿,覆盖数千万月活跃用户;2014年在移动侧推出的兴趣部落,目前也有超过20万的部落,拥有亿级的月访问用户。

QQ社群体系的开放成功与否,离不开能力与数据的开放;给应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前期对高质量应用给流量扶持。据了解,此次腾讯社群体系开放的核心是不同的QQ群、场景和用户。

虽然群应用的开放是针对开发者,但最终一切却都是为了更好地服社群的经营者以及用户,移动社群语境下的群主经济正在被引爆,群主不再是“活雷锋”,群主将迎来商业化变现的美好时代。

据悉,腾讯QQ将通过QQ群API开放政策,在应用服务、变现渠道、流量扶持(1亿元广点通流量应用扶持基金)、腾讯云基础技术解决方案等多方便给予合作伙伴支持。

目前,每天已有超过30款的应用服务着数千万个群组,未来这个数量将呈几何数上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变现方面,腾讯公司还推出了QQ社群伙伴分成计划:接入QQ钱包支付,群应用内支付平台零分成,收益全部归开发者所有;接入广点通广告投放,和QQ社群伙伴共享广告收益。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QQ社群体系的开放,将继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之后,触发新一轮社交红利的分发,腾讯QQ在这场社群经济的运动中将继续扮演好连接器的角色。”

社群经济的商业化新玩法

腾讯QQ群开放平台通过接入第三方应用,为海量、长尾的社群运营者和开发者大规模商业化变现成为可能。

汤道生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开发者可以为不同垂直场景开发更多应用。比如针对办公群,是不是可以为他们建立更多办公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又比如各种各样的运动群,我们如何让群主更高效地组织线下活动?同学群又有什么需求与商业机会?”

从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腾讯社群体系中,已存在数百万个母婴群,数百万个行业交流群,数千万个同学群,办公群页覆盖30万个企业,运动群也已覆盖数千万运动爱好者。

而企鹅智酷独家发布的《移动社群行业报告》显示,移动时代社群具有时间碎片化、社群本地化、去中心化及富媒体化几个特征。在QQ群的分类里,兴趣类占比约为66.4%,而又有27.4%的用户表示会在兴趣类的陌生人社群里更加活跃,基于兴趣的应用开发或许将激励新一波开发创业潮。

在大会当天下午举办的“社群开放”分会场中,QQ钱包总经理、腾讯增值渠道部总经理王少君建议开发者可根据自身应用特点设计收费或消费场景,从而挖掘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在他看来,当社群

打通支付闭环后,商业模式就将从传统的利用流量卖广告,延展至VIP增值模式和资金增值模式,开发者可以利用不同增值模式中的基础开放能力,创造出形态各异的群应用,实现其在给社群成员提供多元化产品服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

(QQ钱包总经理、腾讯增值渠道部总经理王少君)

百岳互动CEO熊昺辉、郑州车友群群主王黛珠,也分别从游戏和商业模式角度做了主题演讲。据悉,腾讯QQ群开放平台目前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API、多元化的交流协作机会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同时,针对合作伙伴,腾讯群开放平台也优先从授权、群关系链、OBJ消息等方面开放了核心接口。已有“365群组日历”等工具应用接入开放平台并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和使用,相信未来还将涌现更多优秀的案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