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4月就加入Uber的柳甄在入职满100天后终于愿意面对媒体采访。
对于在2013年年底就进入中国市场的Uber而言,柳甄所担任的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一职似乎有点姗姗来迟。但由于Uber全球以城市为中心的特殊组织架构,柳甄在Uber中国所扮演的角色颇为微妙。
为什么是柳甄?
在柳甄确认履新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之前,Uber在这一职位的合适人选寻觅上花费了不少时间。
于是,第一次公开亮相之后,柳甄的个人履历和她的中国战略负责人职务同样成为媒体的追问的重点。
加入优步之前,柳甄在一家美国硅谷的律所做了10年律师,主要从事高科技企业融资、并购、上市、中外合资业务。五年前,优步诞生,成为她的客户之一,在2015年4月她加入Uber实现了职业转型。
“我跟Uber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包括我跟Travis Kalanick(Uber创始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不是简单的一个面试就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观察。”据柳甄透露,在管理风格上她跟Travis Kalanick经常谈的是怎么解决问题。“大家是拿数据说话,对于一些没有数据的事情,就看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突破。我觉得不能用外国互联网公司来看中国,高效执行和往前发展的重点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但Uber的打法并不像一般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反而是欧美公司偏好的打点策略,在管理上更像一个非中心的城市化的管理团队。
“其实Uber更像是一个工具,给予最大限度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我们80%的经营决定全部是由当地的总经理来完成的。而Uber美国更多的是像战略投资人,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工具、边界条件,让他们在这里更好地为他们的城市服务。”在柳甄看来,Uber当地的管理团队的权限非常大,包括补贴的设置、价格的设置、怎样去找司机、怎样去找乘客、做什么样的市场活动等全部是由当地的团队来决定的。
事实上,由于Uber在全球都是以城市经理为经营中心点,在组织架构上,柳甄只负责中国区总体战略,每个城市的地区经理不必向她汇报具体工作,而是向亚太区运营负责人汇报。
Uber中国如何本土化?
虽然在具体业务运营上,柳甄并不太过问,但中国战略负责人一职的重要性在于Uber中国的特殊性。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同于Uber在全球各地的设置,在法律架构上,Uber中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架构单独运作。
“(Uber中国)的服务器现在全部都在境内,数据也在境内。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关的互联网经营的资质,我们希望Uber中国在法律结构方面、经营管理方面全部都做到本土化。”柳甄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Uber近期被媒体集中报道计划面向中国的投资者筹资,并在未来会考虑Uber中国在A股上市。
柳甄这次明确表态“融资非常顺利”,“合适的时候会进行公布”,但对于具体细节,并未给予过多披露。
而这背后,作为跨国企业身份的Uber与中国相关部门的能否顺利沟通一直是外界猜测的重点。
柳甄认为这是外界的误解。实际上每一次政府部门的约谈Uber中国都有参加,Uber中国的各个管理层跟中国各级政府都保持了顺畅的沟通,也没有感觉政府对专车平台的监管在加紧。
按照柳甄的表述,交通运输部在制定《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过程中也曾向Uber中国征求意见。“(即将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将是Uber本土化的一个里程碑。之前各个企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有了行业准则,让企业发展时有了方向和框架。”
即将上线多人拼车业务
在柳甄看来,如果想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最重要的第一是产品,第二是执行力。“对于Uber而言,一直都在遵循着‘化繁为简’这样一个原则。出行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直在产品上做减法。”
在具体产品策略方面,柳甄表示,优步有四不做:第一不做抢单业务;第二不做预订业务;第三不做目的地预设;第四不做现金支付。
此外,据柳甄透露,Uber计划9月在中国推出多人拼车类服务UberPOOL。
作为Uber推出的新型出行服务产品,UberPOOL于2014年8月在旧金山上线,此后又在纽约、洛杉矶等城市推出,如今UberPOOL已经占到Uber在旧金山总订单量的50%。该产品通过大数据算法,将路线相近、同方向的乘客进行即时匹配,拼车共乘、分担费用。
按照Uber方面提供的信息,Uber已经进入中国的17个城市。
“竞争对手从来不是我们的标杆,也不是我们做经营策略和经营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扩张会有很多参考的指标,目前而言最重要的其实是看这个城市总经理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会向我们已经有的重要运行城市的四周去扩张。”柳甄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