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找到需求就开发产品,烧钱后拿不到新融资,团队不合适是三大致败主因。
拿到融资但最终死掉的创业公司 到底做错了什么
研究结论:
1.创业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在硅谷以色列也是如此。当我们将目光只聚焦成功案例时,能否也留意下国内外那些从巅峰跌入谷底的创业者,并问问自己为什么?
2.创业不差钱时,容易冲劲过猛,烧钱过快,而忽视中短期现金流,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创业者一开始就应思考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3.91外教和闪购网站Fab的失败都是血和泪的教训,然而这类失败案例却在这波创业热潮中不断重演,因为多数人更愿意从自己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懂得如何从他人失败中学习。
序:
早晨,坐地铁去公司的路上,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题为《特斯拉创始人:创业是九死一生的坚持》的文章,及另一篇《来自创业老兵的三个惨痛教训》,作为读者的你,会点哪一篇?为什么?
那些对成功充满渴望的读者,会更愿意翻阅第一篇文章。可能大家潜意识里就已认定前者是成功的典范,而后者只是失败的代表,想成为“下一个马斯克”的年轻人当然希望学习特斯拉创始人的创业秘方。
这样的积极选择本身无可厚非。但为什么阅读如此多成功案例后,很多创业故事依然以失败结束?
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全球各地无一例外
当今被认为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一方面,国家总理鼓励万众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云计算等技术使互联网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加上大佬说创业只要找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于是,想法多的90后大学生开始思量如何嗅到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他们阅读科技媒体,参加各类创投活动。BAT出去创业的高管更是不胜枚举,仿佛不创业就跟不上时代的赶脚。
在美国,这股科技热潮堪比当年的金融热浪。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哈佛毕业生愿意去华尔街工作的已降至5%,创历史新低。本月,老牌投行高盛一位高管加入阿里巴巴成为副总裁;7月份,热门创业公司Airbnb挖角了黑石首席财务官(CFO)担任融资主管;三月份,摩根斯坦利财务部门主管Ruth Porat加盟谷歌(微博)成为CFO。
国内很多创业者纷纷涌入电商、互联网金融、O2O、智能硬件、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热门领域,希望在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但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赶上风口的猪都能飞,最大的风口并不见得是你的最佳落脚点。同样的项目,同样的资源,有些团队熬不过几个月,有些团队却能融资几千万,甚至打造出一家“独角兽”公司。
也许正因为互联网创造了像Facebook, Uber, Airbnb, 小米, 大疆这类公司,那些追梦者想着,万一他们也成了其中一员呢?是的,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只是值得牢记的是,创业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中国如此,硅谷、以色列也不例外。
当企鹅智酷探访以色列这个弹丸之地时,发现很多以色列人将创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据以色列知名研究机构IVC发布的最新《创业报告》,平均100家以色列初创公司只有4家能做成。通常情况下,46%的初创公司三年半后,就停止运作。在哪些有幸取得成功的创业公司中,最终71%选择被其他公司收购——目前只有139家创业公司仍然很活跃且成功。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创新崛起的创业国度,创业成功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再来聚焦硅谷,有人说,硅谷的神奇之处在于,信奉“快试错,早失败,常失败”,也许全球也只有这个地方的创业者在简历中不避讳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并将其当作加分项。
硅谷有两类创业者。一类是以Airbnb创始人为代表的,度过了黑暗期,忽然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步入正轨,拿到巨额融资;另一类是经历一次又一次黑暗期的创业者,尝试尝试再尝试,似乎要看到光明了,但最终因关键时刻决策失误,而跌入悬崖,也许这批人会深切感受到失败后的痛苦与尴尬。
最近PayPal创始人,《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DCM举办的峰会上强调,硅谷有时候过于美化创业失败带来的收获。通常情况下,有过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格局会变小很多;另外,失败后,你学到了什么?是时机不对?管理层问题?商业模式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美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总结了硅谷创业失败最关键的20大因素,从下图中可以观察到,未找到需求点就贸然开发产品,烧钱完后拿不到新融资,团队不合适是三大致败主因。
泰坦尼克号式创业:91外教和闪购网站Fab
中国互联网是个诞生奇迹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让神话瞬间灰飞烟灭的地方。尤其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这种过山车式的创业愈发明显。
有谁还记得,曾经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80后创业新贵”,转眼间从巅峰跌入低谷;曾经红极一时的亿唐如今却销声匿迹;曾经风靡一时的凡客现已黯然失色;这些公司的爆发式成长速度像极了其跌入悬崖的速度。他们似乎还没来得及书写完整个篇章,故事就已谢幕。
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中,被誉为“网络第一红娘”的小龙女龚海燕(微博)过山车般的创业经历尤为特别。她为了解决自己的婚姻大事创办了国内首家上市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由于在路演中遇到语言问题,决定创办91外教,很快拿到网易创始人丁磊,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及薛蛮子(微博)的融资。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龚海燕创办梯子网,进军正处于风口上的K12在线教育,主战场转移后,几乎荒废了91外教的运营,不久又推出直播平台那好网,打造在线教育闭环,但由于战线拉太长,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大幅裁员,尽管龚海燕最后想聚焦到91外教,但最终还是逃不了被51talk收购的命运。
在今年年初,被收购的发布会上,龚海燕的反思值得很多人细细咀嚼,她说创办梯子网,是怕错过K12教育这个风口,后来想想其实晚半年进入不一定做不起来。可以说,有市场,有资金,有人才,有光环的龚海燕二次创业,还来不及重演第一次的辉煌,就遭遇惨败。
而在大洋彼岸,有一家曾拿到过巨额融资却轰然倒塌的“独角兽”公司,似乎有着类似的命运,它的名字叫Fab。其创始人杰森•戈德伯格(Jason Goldberg)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西雅图创办Jobster,曾经一度被认为是Linkedin的对手,却最终无果而终。
戈德伯格曾坦言,创办Jobster过程中,自己几乎犯过所有教科书上提到过的错误,会铭记在心,为再次创业奠定基础。他创办的第二家公司就是Fab,拿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等多家知名风投总计3.25亿美元的融资,因其爆发式的成长,成立两年就估值约10亿。
发展初期,Fab是一个同性恋社交网站;后来,网站加入团购业务;再后来又做闪购业务。当时公司发展势头不错,可2012年底,戈德伯格宣布放弃闪购业务,打入全价的电商网站。数月之后,他又宣布Fab将推出自主品牌商品,还收购了一家提供家具定制的生产商;无数次转型失败后,不得不狼狈出售。
如何避免“大崩盘”失败不断重演?
Fab同事曾表示,从Fab发展轨迹来看,戈德伯格的二次创业并未真正汲取其第一次创业的失败教训,不断烧钱,频繁更换主业,Jobster的一幕幕悲剧似乎在重演。
如果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小龙女”的创业轨迹与戈德伯格有些许共通之处。首先,两者遇到问题,并没有一直聚焦在问题本身,寻求解决之道;而是频繁更换主业,不专注,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候“不为”更能折射出创业者的远见。
其次,似乎怕错过什么,两者都冲得太快,而忽视中短期现金流。其实,前期两者都不差钱,只是烧钱速度太快,而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他们一开始就没想过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我们不禁会问,假若“小龙女”研究过Fab案例,现在的91外教会怎样?还会重演被收购的悲剧吗?
91外教和闪购网站Fab的失败都是血和泪的教训,然而这类失败案例却在这波创业热潮中不断重演?为什么?也许大家明白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却忽视了学习他人失败经验和从自己失败中汲取经验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