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中旬小米互娱投资企业的一次闭门会议上,小米创始人雷军讲到, “未来手游市场可能很轻松就是三四个亿,甚至一个月就有10个亿。” 不满足的雷军还要在手游上投入更多真金白银,扶持中小游戏开发者。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销量增幅明显下降,小米尽显疲态。而且,小米的横向布局愈来愈广,从2014年开始,小米就已倾尽全力地抢夺更多的硬件入口。劳模雷军素以执行力闻名,直系路由器、空气净化器,嫡系小米手环、小蚁摄像机、iHealth血压计,都是向着爆款而生。
如今,小米又要在游戏上发力,而且雷军信心满满,吐槽手游市场“还在山沟里”,“现在手游都不够好玩”,并将小米互娱的业务重心放在了构建游戏生态链,帮助生态链公司打造爆品上。
然而,眼下手游市场一片红海之势,腾讯游戏独霸江山,小米作为一个“外来者”,想要一骑绝尘,谈何容易。
小米为什么要做游戏?
手机行业一片红海。
华为拥有强悍的研发能力和专利优势,以及多年来深耕海外市场的优势,一直是小米的最大劲敌。今年以来,众多厂商厮杀惨烈,华为凭借其P系列手机杀出一条血路。根据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为3060万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全球排名第三,而小米以1980万部的销量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6%。同时,联想、中兴、TCL 通讯、OPPO 等对手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魅族硬件搭载阿里的YunOS是一项合作共赢的战略,魅族获得阿里的资金支持,而阿里则找到移动电商入口。今年以来,拥有强大资金后盾的魅族发力迅猛,半年销量 890 万台、同比增长 540%。CEO 黄章也 " 低调 " 表态称," 离智能手机前三还有差距,下半年还要努力。" 有分析认为,其今年的目标出货量将达到 2000 万台。
而且,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到达瓶颈期。去年下半年中国手机市场开始出现拐点,中国手机市场容量增长进一步放缓,增量空间遇极限。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 IDC 在今年 5 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仅为 9880 万台,同比下滑 4%,环比下滑 8%,占全球比例由去年同期的 29% 下滑至 25%;而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 90%,饱和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市场。
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崛起,以及手机市场的饱和,促使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价激烈,手机利润下滑,行业一片红海之势。所以,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小米,为了保持营收高速增长,以及在高估值的高压力之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成为必然。
回顾小米成长这几年,从最初追求产品、价格极致的小而美的公司,逐渐演变成几乎无所不能的“万能手”,比如小米路由器、小米手环、小米电视、小米净化器等,小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成功打造了”啥都有“的小米生态链。如今,小米又要进军游戏产业,也只是其扩张路上的亟待攻下的一座“城池”罢了。但是游戏产这座“城池”并不是依赖小米模式就能攻下。小米在极速扩张之下,难免有失专注,做游戏也是隐忧重重。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小米互娱与游戏生态链公司的合作方式更接近监制,雷军曾下达了“自己绝对不允许做游戏”的铁律。也就是说,小米只做游戏平台,并不研发游戏。
那么,小米为什么只做游戏平台,而不自己研发游戏呢?
一方面,也是在避免扩张泛滥。关于多线作战与极致专注的矛盾,已经渐成拷问小米的一个头条话题,而雷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多次表态称“能不做的就一定不做”,目的正是希望小米互娱能够克制贪婪,但是来自业界的疑虑从未停息。
另一方面,做游戏平台可以迅速“从0到1”。试想一下,假如小米也研发游戏,凭借其庞大的体量,毫无疑问将成为诸多游戏厂商的直接竞争对手。而小米想要在短时内“从0到1”几乎不可能。
而且,小米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游戏,以及与中小CP的合作,不惜牺牲盈利份额。从2015年8月1日起,小米产业链上的TV游戏和Pad游戏将从小米和开发者“5∶5分账”调整为“3∶7分账”;而对手游,将从开发者、小米、运营商“3∶4∶3分账”变为开发者拿五成,小米和运营商瓜分另外一半,若运营商比例不变,相当于小米分成从40%下调到20%。
降低渠道分成可以聚合更多的游戏厂商,这样一来,小米就可以以游戏中心为基础,通过整合游戏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优质资源,为游戏开发者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变现产品价值。其实,这与小米在电视内容战略如出一辙,去年11月,新浪网原总编辑陈彤加盟小米,为了弥补电视内容上的不足,雷军一次性给了陈彤10亿美金,意在做小米内容平台。小米电视并不自己生产内容,只做内容平台,这就能吸引更多的内容厂商的合作。至今,小米已经与优酷土豆、华谊等诸多影视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今年6月10日,小米在“海纳百川”发布会后率先发炮,称总体内容比“友商”多一倍。
此次,小米进军游戏产业,而且深有“藐视群雄”之势。那么小米做游戏能成功么?作为游戏行业“外来者”的小米还需要先看清游戏产业局势。
腾讯游戏独霸江山,小米游戏难成气候
腾讯游戏借助微信、手机QQ等超级 App 和应用宝市场,以及重视自主研发、拓展海外市场的成功战略,使得腾讯在移动游戏市场迅速崛起。2014腾讯年度财报显示,2014年腾讯游戏营收447.56亿元,其中手游营收112亿元,对比手游行业年度总收入的274.9亿,腾讯移动游戏收入在行业占比40%,其次,移动游戏收入最多的是奇虎360占比6%,昆仑万维和百度均为5%。
从游戏厂商的游戏布局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腾讯在手游行业已经是绝对优势的霸主地位,其他相对有实力的厂商与腾讯相差甚远,而且众多中小CP分蚀市场份额的现象明显,据统计,我国中小游戏厂商的数量超过10000家。
反观小米,小米互娱成立不到两年,基本上都是尚进带领麒麟网的骨干和团队。小米互娱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社交产品,一个是游戏产品。社交产品部分人数占小米互娱的绝大部分人数,有130-140人左右。其他是游戏团队,人数在70~80人。从团队实力上看,相比于腾讯游戏愈千人经验丰富的团队,小米游戏作为“外来者”,难以形成竞争力。
而且,今年以来,手游行业已然一片红海,游戏同质化严重、优质IP匮乏,小米要想从上万个中小CP中找准优质游戏并不容易。而且,腾讯、360、百度渠道优势明显,深耕游戏运营多年,小米面临激烈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新的分成政策并没有涉及到手游部分,和小米互娱合作的游戏公司,基本上都会要求(但并不强制)开发平板版和电视版游戏。小米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1小米在内容上依然很匮乏2两条业务线产品卖的并不好,内容的提升有利于产品销量增加。
所以,小米的渠道分成实则大打折扣,对中小CP的吸引力其实并不大,小米游戏想要在手游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
阿里手游失败是前车之鉴
相比于小米,阿里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手游行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了挑战腾讯在游戏行业霸主地位,阿里甚至挖来了马化腾的心腹刘春宁。自2013年刘春宁挂帅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以来,阿里共推出三款手游,其中手机淘宝推出的消除类手游 “疯狂的玩具”,来往推出的两款游戏 “啪啪啪”和“啵啵啵”。
阿里对这三款游戏寄予厚望,并进行“土豪式”推广,阿里游戏平台将收入进行2:8的分成,而一般的情况下,渠道平台与游戏厂商的分成比至少为5:5,有的甚至6:4或者7:3,可见,阿里为了发展手游不惜成本。
但是,即使拥有淘宝这样的绝佳平台渠道优势,阿里手游的也未见成效,所推出的三款游戏基本上是石沉大海。
那么,阿里手游缘何夭折呢?其根源有以下几点:
第一:腾讯在PC游戏上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强大的研发团队,而且,在移动游戏风口来临之前,腾讯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完成对移动游戏的布局。马化腾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家,他总是在暴风来临之前就悄悄布局,产品做的足够好,再推向市场,呈现短时间爆炸式的发展。比如QQ、微信都是经历了数年的潜伏期,才公诸于世。
第二:时势。2013年是手游发展的元年,而2014年是手游的爆发年,整个市场呈现一片蓝海之势,再加上手游制作的极低成本,让腾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腾讯重视海外市场,进击东南亚、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并获得不错的成就。
第三:阿里做手游完全是从零开始,硬实力上是软肋,其唯一优势就是电商平台,然而,随着手游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手游品类的丰富,手游选择的渠道更多,玩家对手游的选择也就更为苛刻,硬推式效果不如以前。而且,阿里没有研发手游,在阿里平台上推出几款小众游戏对玩家已经不足够成吸引。
第四:阿里进军手游为时已晚。市场总是瞬息万变,错过就不可挽回,阿里于2013年才正是成立阿里手游,此时,手游的蓝海已经到来,之前毫无布局的阿里手游只能匆匆而为,即使把刘春宁挖过来也无济于事了。时至今日,手游市场已然一片红海,手游市场的大局已定,腾讯毫无疑问的成为行业霸主,阿里要想撬动腾讯游戏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可能。
比较阿里与小米在游戏行业的布局,两者布局游戏的模式非常相似,都是想做游戏渠道平台,不研发游戏。阿里曾经广纳人才、投入巨额欲挑战腾讯,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小米移动端及PC端的用户体量远不及淘宝,小米游戏想要在腾讯霸主的手游红海里寻找一线生机,几乎不可能。
结语
领跑者的待遇,除了己方阵营的掌声,还有对立阵营的噪音。聚光之下的小米深陷天下围攻之势,且市场瓶颈已至,手机产品设计难以有较大突破,内忧外患,小米只能凭借其战略横向扩张。然而一味扩张并非长久之计,相比于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再好的战略模式也很容易被复制。小米进军游戏,未免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