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0奇酷手机的看点和槽点

   时间:2015-08-27 09:52:0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8月26日下午,老冀参加了周鸿祎的奇酷手机发布会,演讲者老周还是挺卖力的,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大嗓门讲了足足两个半小时,到最后嗓子都有些嘶哑了。整场演讲听下来,老冀感觉奇酷手机有三大看点和三大槽点。

第一大看点:安全

安全当然还是360和奇酷手机的看家宝。在奇酷手机里面,老周没少花心思。奇酷手机搭载了完整的“财产隔离系统”,配备了全球最全的骚扰号码数据库,加上单独加密的“私密空间”,以及手机丢失后能够“一键变砖”的功能,都是直击目前中国手机用户的痛点。

而为了打消手机用户的顾虑,360奇虎还推出了高达12万元的财产安全险,还为每部手机购买了“盗抢险”,手机被盗或被抢,机主将获得全额赔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凸显360手机的安全特性。

第二大看点:轻快省电

安卓手机的卡顿已经成为了痼疾,而所有大屏智能手机都有续航不足的毛病。周鸿祎想的办法还是从系统上去解决这个问题:360 OS将从底层防止APP自启动,所有超过15天未使用的APP都会自动“冻结”到冷藏室,不会在占用任何内存,也不会再自启。

另外,360 OS内所有软件均可完全卸载,使得很多手机中预装软件“残害”用户但是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通过这样的措施,周鸿祎声称手机的续航时间将会提升30%,再加上还算是厚道的3700毫安电池,估计坚持一天不充电还是能够做到的。

第三大看点:弱光拍照

周鸿祎也注意到了,大部分安卓手机的弱光拍照功能都较弱,以至于被只有800万像素的iPhone秒杀。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奇酷手机尊享版采用了全球首创的“彩色+黑白”夜视智慧双摄,内置2枚13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彩色摄像头搭载IMX 278彩色传感器,在传统的RGB红绿蓝三色之外增加了W(White)白色像素,增加进光量。黑白夜视摄像头搭载独家定制的IMX MONO传感器,是一款全透光传感器,所有光线都直接传到传感器并被捕捉,可以有效提高像素细节。

如果这种解决方案确实效果很好的话,也确实解决了安卓手机的又一大痛点。

接下来再说说老冀看到的三大槽点:

第一大槽点:价格

这次奇酷一共发布了三大系列,分别是尊享版3599元、旗舰版1999元起(根据配置的不同有价格上调)、青春版1199元起(根据配置的不同有价格上调)

发布后结束之后,老冀在奇酷论坛和新浪微博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对价格的失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周是个价格屠夫,因此大家普遍认为低配青春版的价格应该定在千元以下,而实际的价格却是1199元起,这也让360的核心粉丝人群也就是学生们略感失望。

尊享版就不说了,那个是用来打品牌的,不指望有太大的销量。相对而言,旗舰版只是在硬件配置上采用了略微下调的高通骁龙808处理器、3G运存和1080P屏幕,而保留了其他所有的特色,再加上1999元的起价,应该会很受欢迎。

之所以这么定价,当然有成本上的考虑,老冀猜想还是要给奇酷旗下的“大神”品牌留下足够的腾挪空间。如果奇酷也杀到了千元以下,大神就会比较尴尬。

第二大槽点:众筹

在这次发布会上,老周只字没提股权众筹的事情,这也让老冀感觉比较蹊跷。在此之前,老周已经在京东上做了很成功的产品众筹,如果趁热打铁接着推出股权众筹,相信能够团结一大批的粉丝。老冀只能理解可能是由于监管和审批上的问题,使得老周只能三缄其口吧。

第三大槽点:贪吃蛇

就在发布会前几天,奇酷发布了一个品牌形象——贪吃蛇。老冀从这次发布会上的总体感觉,目前奇酷手机和老周确实有点像贪吃蛇。由于过去几年的战略失误,手机业务启动得太慢了,因此这次奇酷一出招,给老冀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首先,产品功能上贪大求全,各种好的、新的、流行的功能全都堆上去,却感觉不到亮点了。其次,产品系列也是求广求全。刚才老冀到奇酷商城上看了一眼,发现一下子推出了各种不同的配置:既有双网通,还有全网通,还有全网通3G内存版,让人感觉有点无所适从。第三,除了手机,这次还发布了QiKU mini蓝牙子机、自拍神器两款附件类产品。

如今中国手机市场已经杀成了红海,品牌也是多如牛毛,360如果不拿出当年“一根针捅破天”的决心和战法,而是一下就铺个大摊子的话,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浪费了资源,而且也不容易打开一个突破口。

从这次发布会上,也可以看出原来搞软件的老周对于硬件的逐步熟悉和妥协,老冀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老冀感觉到目前奇酷手机还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战法的阶段,未来应该还有比较大的变数,不信咱们走着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