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正在崛起,海尔未必衰落

   时间:2015-09-02 17:02:19 来源:创事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导语:微博用户@木子斫 曾发表一篇题为《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的文章,文中提到:“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仅仅十年时间,为什么华为在不断壮大,而海尔在日渐衰落?”

这个话题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华为与海尔,一个是中国通信行业的龙头,如今的手机业务也在赶超小米;另一个则是传统家电企业的代表,现在也在努力的尝试互联网转型。从业绩上来看,两家的差距的确是在拉大,但用衰落一词形容海尔是否妥当?华为与海尔差距的首要原因,是否是因为两家老板的不同?传统家电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华为的强劲势头又能维持多久?各位读者如有自己的看法,请点击进行投稿讨论

以下为读者maomaobear投稿:

前一段时间,曾经有一片《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这篇文章以两家2004年与2013年的财报对比,提到华为和海尔,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在2004年,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而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这个数字是估计值,后来年报是210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为什么华为在不断壮大,而海尔在日渐衰落?”

这篇文章写的时间比较早了,但是我们看一下2014年的财报,这个结论似乎依然没有太大问题。2014年海尔销售额突破2007亿,利润150亿,增长率喜人,而华为的销售额是2800亿,利润是279亿。依然压海尔一头。这10年来华为的增长速度确实是快于海尔,在销售额和利润上都实现了反超,但是这就能说明华为崛起,海尔衰落吗?

一、崛起与衰落的判断

我们看一下海尔历年的销售额,按照海尔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计算),2004年,海尔的销售额是122亿,2005年是128亿,2006年是138亿,2007年是162亿,2008年是175亿,2009年是182亿,2010年是207亿,2011年是233亿……

一直到2014年的2007亿人民币,海尔的销售额显然是一路增长的,只是增长的速度比较平稳没有华为那么快。华为在快速发展期的年增长率接近50%的速度,而海尔的增长是平稳的。

我们知道海尔的主业是家电,家电进入中国家庭是80年代的事情,也就是张瑞敏神话起飞的年代,等到90年代,家电基本的就是替代需求了,类似于2015年的智能手机。

家家已经有了全套家电,新增需求来自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家庭的换代需求,这种成熟市场,海尔的速度是完全正常的。

而华为的主业是通讯,在2000年后是一个黄金时期,人们从固话到移动电话,从2G到3G,从3G到4G,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整个行业一直在快速变化,华为作为其中的成功者,增长速度快于家电企业的海尔是正常的。

两者都在增长,我们不能因为行业不同,增长速度不同,而把增长速度低的定义为衰落。

按照这种逻辑,2004年腾讯才11.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只有华为的几十分之一,2014年腾讯营收789.32亿元,已经到了华为的几分之一,而盈利242.24亿,已经接近华为,我们能不能说腾讯崛起,华为衰落呢?

所以,所谓华为崛起,海尔衰落的逻辑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二、华为和海尔的差异

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声音确实没有前几年响亮了。而华为作为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知名度高了很多。

当然,要比声势,最强劲但还是互联网行业的BAT,甚至小米也比华为要更出风头。华为比这些企业弱,而海尔比华为还弱

那么这两年海尔差在那里呢?

在制造业时代,张瑞敏以砸冰箱闻名。在一片低劣产品中,海尔以质量和管理取胜,成为家电行业的巨头。海尔文化也被各方所学习。从员工的辛苦程度,加班情况看,海尔其实和后来的华为,今天的互联网企业都很多类似的地方。

但是,最近几年海尔的模式逐渐受到了挑战。华为给出来新的思维。

华为的崛起不能只归功于行业,因为当年通讯行业的“巨大中华”里面华为是排在最后的,而今天华为则超过了当年的伙伴。

华为闻名的是内部分红和奋斗者协议。要比员工的加班和辛苦,华为恐怕比海尔要更胜一筹,但是华为的员工(特别是分红多的老员工)干得有动力有干劲,因为员工大面积持股,干的努力,企业效益好,自己拿到的分红是真金白银。

企业与员工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还是股东关系,虽然内部股的争议很多,但是分红拿到的钱没有争议。华为的老员工干一年,薪水加分红是让很多其他企业同级别员工羡慕的。

这一点,华为其实很像华西村,员工,股东双重身份,但是股份变现受到多重限制,只有让企业赚钱,你才能分到更多的红利。这是海尔无法相比的。

此外,海尔与华为相比,地域也处于劣势。华为在深圳,北上广深算一线城市,有最高的收入,可以吸引全国的人才。

而海尔地处青岛,二线城市,房价物价不低,收入不高,山东本身高考竞争激烈,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人才吸引较弱,自然也会影响创新,影响竞争力。

海尔在制造业时代,其制度,地域都不是问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要创新,海尔的竞争力就出现了点问题。

三、共同的未来危机

我们看一下华为的财报,相比前几年,华为其实增长速度也慢了下来,相对于从固话到移动,从2G到3G、4G的高速增长时代,4G到5G还不知道要哪一年。而从消费者需求来看,3G、4G的网速已经足够日常应用,今后升级的速度也会慢下来。

过去几年飞速增长的华为,也会面临海尔的问题。

而华为的员工持股模式也同样面临挑战,这些年不断有华为的高层跳槽到互联网企业或者自主创业。相比华为的受限股权分红,精英们更喜欢创业拿股份,IPO后的一夜暴富。一夜上市就变成亿万富翁,远比每年那几十万,几百万分红更有诱惑力。

海尔因为地处二线城市,青岛目前没有太大的互联网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只是人才争夺上进一步处于劣势。

而从小米的模式看,未来互联网企业做设计与营销,生产基地做制造的模式会逐渐流行,这对华为和海尔都是有冲击的,海尔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

目前,海尔,华为都在增长,还谈不上衰落,但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对他们的冲击已经可以预见。目前还在增长,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危机。

如何未雨绸缪,保持未来的增长,是任正非与张瑞敏面临的共同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