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智能手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手机浏览器已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更是小说浏览、音乐播放、图片浏览、HTML5游戏甚至视频播放等应用的利器……用户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便可以轻松实现多个APP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为什么浏览器能做到这些?答案很简单,浏览器所采用的内核越强大,可实现的功能便越多,扩展性就越强,就能更大程度提升浏览器的编解码性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主流手机浏览器目前的内核情况。
一般来讲,浏览器分为外壳部分和渲染部分。外壳部分就是用户看得见摸得到的外观和操作界面;而渲染部分则包括了浏览器内核和JS引擎,其中JS引擎主要负责执行javascript语言实现网页上的动作,而内核则负责渲染网页,把数据变成用户可以看得见的网页内容。
网页渲染是每款浏览器的核心功能,目前JS引擎的标准趋于稳定,而内核的区别,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以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为例,其通过深度定制业内知名的Chrome内核,配合360对国内网站特点进行的针对性优化,实现了速度提升80%、省流高达80%、广告拦截更加智能等诸多技术优势。
测试方法及参与评测软件: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QQ手机浏览器、UC手机浏览器、Chrome手机版以及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四款产品进行客观评测,以供各位读者通过不同的产品间的差异,去亲身体验浏览器内核的价值,进而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本文评测设备与系统环境为三星Galaxy S5,系统版本为最新版Android 5.0。
产品说明:参与测试的四款软件中,QQ手机浏览器和UC手机浏览器采用了基于webkit二次开发的内核,命名分别为X5以及U3,360手机浏览器内核版采用的则是基于Chrome内核二次开发的G5内核。可以看出,360手机浏览器的内核属于最新的产品,那么内核技术谁家强,测试数据见真章。
测试方式:我们对几款产品的响应时间、CPU的使用情况、内存的使用情况、Html5test得分进行综合对比,测试过程采用使用自动化脚本进行图像识别的方式,其中包括自动化安装卸载被测试浏览器、点击请求按钮作为开始计时时间、测试网页的log加载完成认为结束、测试过程中使用apt远程获取性能指标等,以科学的方式取得几款产品的客观成绩,每款产品测试10次,最后结果取平均值。客观测试结果如下:
1)响应时间测试结果:
网站响应时间测试中,我们选择了sohu(搜狐)、ifeng(凤凰)、sina(新浪)、leidian(雷电)、jd(京东)、yiche(易车)、163(网易)、56(我乐网)以及QQ(腾讯)九大主流网站作为测试目标,测试在相同网络环境下,四款手机浏览器产品完全打开上述网站的时间,测试中,我们还加入了原版的Chrome浏览器测试成绩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下:
(单位:ms)
从四款产品对九大网站打开速度来看,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4次最优,QQ有3次、UC有2次,从网站的响应速度来看,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优势明显。
(蓝色为QQ数据,红色为chrome数据,绿色为UC数据,紫色为360数据)
2)CPU、内存占有率对比:
与PC一样,智能手机长期处于CPU满载的状态,无疑会卡顿,而高效率的浏览器内核对于低配置手机的流畅上网,意义非凡。为了直观,本部分的测试结果我们以曲线图的方式为大家呈现。
(红色为360数据,蓝色为QQ数据)
(红色为360数据,蓝色为UC数据)
显而易见,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在运行周期,其CPU占有率要远低于其它品牌的手机浏览器产品,这也正是G5内核的强大之处,对系统资源极少的消耗是它保证手机告别卡顿的先决条件。而在相同使用环境的内存消耗方面进行对比,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蓝色为QQ数据,红色为360数据)
(蓝色为UC数据,红色为360数据)
内存占有率测试结果再一次说明了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对于手机系统资源的需求是几款产品中最低的。
3)Html5test测试:
近几年HTML5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就在前几天Google刚刚放出消息称期旗下Chrome浏览器全面停止对Flash广告的支持,对HTML5技术的支持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使用体验。那么几款产品的Html5性能究竟如何?让我们通过html5test测试网站一窥究竟。
可以看到,不同内核的手机浏览器产品html5性能差距是相当大的,而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以513/555分的成绩遥遥领先,强大的内核实力使得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拥有更强的解码能力与兼容性、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系统资源占有率。(注:不同手机的跑分会有差异,因为跑分跟手机本身的性能也有关系。)
从本次横向测试的综合成绩来看,采用全新内核的360手机浏览器G5内核版相较其竞争对手,其全新的内核技术无疑是更加先进的,在测试中,它呈现出更快,更稳定,兼容性更好等诸多优点,将给用户带来高速浏览、不卡顿、更流畅等使用体验,或将引领行业朝chrome内核方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