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越做越重“自营化”,京东却越做越轻“平台化”

   时间:2015-09-21 14:12:3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马云说坚定不看好自营B2C模式,术业有专攻,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大包干。刘强东认为用户只关注商品价格和服务,自营自控模式才能满足用户需求。说的都挺有道理,两种模式,到底谁优谁劣?那么在未来谁主中国电商沉浮?

阿里越做越重,而京东越做越轻。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两年,两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模式,正在相互靠近。以至于阿里高管在公开场合挖苦京东模仿阿里,比如做平台,云计算,然后京东也针锋相对反讽阿里近一年来的动作都在模仿京东,投苏宁,扩大天猫“自营”商超业务。

马云说坚定不看好自营B2C模式,术业有专攻,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大包干。刘强东认为用户只关注商品价格和服务,自营自控模式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东哥觉得说的都挺有道理,两种模式,到底谁优谁劣?2015年阿里GMV差不多3万亿,京东5000亿,那么在未来谁主中国电商沉浮?

二十年前电商基本就主要分为两派,以ebay为代表的平台模式,还有以Amazon为代表的自营模式。这不是可以争论的话题,而是一个无聊的话题!

Amazon做轻,ebay做重

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卖书起家,2001年开始做开放平台业务卖流量扣佣金,一年后的第四季度实现首次盈利500万美元。还是做平台收租容易赚钱啊!据财报披露Amazon平台交易占比近50%,粗略算了一下2015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毛利润率32.2%,扣掉5.6%的云服务的毛利润率,亚马逊自营和平台毛利润率26.6%,如果没有平台业务,亚马逊会亏得一塌糊涂。

2011年eBay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商代运营鼻祖GSI Commerce,也是最大的代运营商,服务的品牌包括服饰品牌Calvin Klein、Levis、AmericanEagle、Speedo,儿童玩具商ToyRus、eToys, 运动品零售商Dicks、SportsAuthority,电子产品商HP、RadioShock 等大品牌都是其客户。简单的说ebay从卖流量的轻生意,转为做更重了。当然了,只是没有做好,依然没有阻碍Amazon继续碾过自己。

在美国在线零售的情况,不是要说明ebay越做越重,Amazon越做越轻,至少有一些相互融合,没有一种模式就是好的,有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品类差异的原因。

标准品适合自营,非标准品适合平台

说完美国在线零售,在看看近两百年的传统零售历史,有两条基本的原则!

1.标准品适合自营,畅销品适合自营。强调规模采销优势

2.非标准品适合平台模式,长尾商品适合平台。强调个性化需求

简单的说,网上货架无限,但是仓库空间依然有限,京东自营SKU 200万,家电3C通讯汽车用品个护,其中图书、日百商超占比高。线下超级大卖场也不过5万个SKU,京东自营200万个SKU已经是极限,京东总的SKU 近5000万,虽然和淘宝不在一个数量级。显而易见,数千万的SKU不可能自营模式,这已经超过了一家零售商的能力!

在传统零售当中,家电3C通讯母婴图书汽车用品商超类目,基本都是以自营采销模式为主,比如苏宁、好孩子、新华书店、沃尔玛。而服饰百货箱包,主要以平台模式为主,银泰王府井是不可能自己进货卖的,而是招商模式。生鲜类目很特殊,在国内看,虽然永辉做的不错,似乎平台集市模式占比更高一些。当然了,也不完全一致,就具体不一一展开说。总的来说,在传统零售当中自营模式主导了绝大部分品类,在美国在线零售当中,自营采销的电商也占据了主导市场地位。而在中国在线零售当中,平台模式却占据了主要零售地位,尤其是集贸市场淘宝占比高的有点不合常理。

阿里成熟期,京东扩张期

很多投资人问到了,怎么看阿里和京东的未来,京东什么时候能赚钱。

毫无疑问,阿里在云计算、大数据的确依然处于高速扩张期,蚂蚁金服也很好,可惜不完全属于阿里了。阿里除了海外国际化业务处于高速扩张期,阿里零售业务典型的处于成熟期,用户和交易额增长已经显著放缓,同比增长快速放缓至不到30%,新品类新业务进展缓慢。另一方面随着垂直电商崛起,阿里的部分业务遭遇了蚕食,有京东,还有唯品会、聚美优品,美丽说蘑菇街。如果只是关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数据,用户使用频次可能还在下降。

成熟期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从扩张到加强防御,之前是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2014年下半年后阿里属于典型的战略回归。从投资了圆通布局最后一公里配送,百货品类增持银泰,奢侈品投资魅力惠,家电投资苏宁,生鲜投资易果网,加大投入做天猫商超。阿里收购了五洲在线管仓储,又投资了万象物流做配送,除了采购不碰,基本算是“自营”了。马云说过,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现在看看阿里可不只是做裁判员。在之前阿里基本是无视京东的,而现在东哥看到阿里越来越多的策略就是针对京东展开的。

阿里越做越重,有意思的是京东却想越做越轻。

京东则处于典型的扩张期,用户和交易额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都在70%以上,而物流开放平台、京东金融、京东到家新业务应该还处于非常早期快速增长阶段。高速扩张期,跑马圈地阶段,你是很难要求京东盈利的,对于零售企业,关注现金流就好。京东同样也面临着竞争,但京东竞争最惨烈的时候是几年前,做3C通讯遭遇新蛋网易迅网、做图书面对当当,扩家电面对苏宁国美,母婴对战红孩子,扩商超对决1号店。京东这一路的成长,就是踏着同行的尸体一路往上爬。京东的增长瓶颈,更多来自自身模式,以及刘强东的格局。

一家公司再强大,其自身资源也是有限的。阿里之所以更大,是很容易理解的,借用一切可借用的资源,虽然阿里才3万多员工,但3万亿交易额完成靠3万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背后依靠的资源是800万店铺提供的商品,以及背后1600万卖家从业者,还有3000多万快递配送,还有政府给淘宝卖家免征的数千亿税收,还有淘宝卖家掏出的数千亿资金。阿里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基础工具,重新匹配了供给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算是功德无量。京东10万人,以及账上300亿资金,是不可能和阿里较量的。但至少看出一个差别来,阿里的动员的资源是京东二十倍不止,而交易额产出只是京东的6倍,阿里生态整体与京东比较是缺乏效率的。当然东哥的意思不是要证明阿里缺乏效率,而在于阿里模式巧妙的调用社会资源为自己赚钱。京东也在走这条路,而且不只是开放平台业务。

京东到家业务模式,用的就是商超的货品资源,配送有部分是自建的,更多的是社会物流资源。之前做过客服VP,物流VP的王志军操盘京东到家,最近五个月业务突飞猛进,订单量翻了数十倍,竞争对手们应该是鸭梨山大了。京东到家的物流也已经不局限于服务于京东到家。除了京东到家,京东金融的股权众筹用的也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京东渠道下沉,招募京东帮,做的也还是加盟方式,而不是自建。不具体展开讲,京东依然很重,但京东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变轻了。

补充一个观点就是,不管是传统企业转型,还是已经牛逼的一塌糊涂的电商,模式很重要,具体项目的操盘人更重要,差之毫厘差的很远。不信,推荐关注一个不是太著名的案例做生鲜的沱沱工社,是非常好的朋友杜非操盘的电商。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由前易迅网几个创始人做的生鲜O2O电商,妙生活,仅一年半时间已经超过很多知名食品生鲜电商了。

阿里京东最后拼执行力

从满足用户需求为分析判断基点,在业态模式趋势上,纯平台模式,尤其是集贸市场会向下走,而消费升级,自营模式会逐渐加强。行业大势,对阿里不利,京东处于较为有利的一面。最后东哥要说有一点不公平,阿里估值看盈利,京东估值看收入。京东可以亏损,继续跑马圈地,和竞争对手死磕。而阿里虽然盈利数百亿,但各个业务线这么多竞争对手,花钱太多是会显著影响盈利的。如果马云坚持以往“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想必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阿里越做越重转向“自营化”,京东却在加速“平台化”模式,现在两家剩下了的就是,转变基因,各自的执行速度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