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涉足电商是2004年,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应该算是比较晚的。此前京东做了6年传统商业,带着对传统商业的思考进入了互联网领域。做了12年,我发现互联网并不是和传统行业无关,传统商业的价值和经济规律完全适用于互联网。
最近几年互联网很热门,大量传统企业纷纷找京东合作,他们说一定要和互联网有关系。
我很好奇为什么一定要和互联网有关系?有个中欧商学院的校友跟我说了实话,他们感觉跟互联网接上关系,连猪都可以飞起来。
互联网领域有个很普遍的说法:风来了,猪都会飞。猪为什么非要飞起来?飞起来又有什么结果?如果是头猪,飞到天上去,只会疯狂十几秒,但摔下来死得更快。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底有个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式发生变化,老板不想开除员工,就说你们出去创业吧,我给你们投150万元。到今年3月,那些员工已经拿到了A轮500万美元的投资,最近B轮融资追来,估值2亿美元。原来他们在手机上做了一个卖二手车的APP。我问卖了几辆车,他告诉我最多只卖了两辆车,还是员工自己买的。
12年以来,我在互联网领域经历过3次行业谷底。根据行业观察,在整个中国互联网拿到5000万美元融资的企业当中,虽然大都没有上市,但已经有50家企业在私募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任何时候,行业一旦疯狂,就会出现问题。
互联网行业本身不能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律。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过得不好,因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要符合传统经济规律——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果不能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提升行业交易效率,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
今天所有活下来的互联网企业,都曾给行业带来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电商就是能带来便利,这种便利的背后是交易成本的下降,是消费者为此将付出更少的时间。
我们做过6年传统行业,所以我们做的电商跟纯电商企业思路有些不一样:此前当当、阿里都在做纯互联网模式,即轻资产模式。大家都说这种模式最聪明。而京东是重资产的模式,我们有超过166个库房,在全国2043个区县有将近10万员工。
京东为什么这么做?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奇高无比。2014年公布的我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总值的17.8%,比欧日高出10个百分点。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商品被搬动次数太多。比如一台电脑,从联想工厂搬出来之后,先搬到神州数码的库房,再搬到北京代理商的库房,接下来搬到经销商库房,又分到每个店面的库房,最后再卖给消费者。每次商品的搬运都是需要成本的,都是有损耗的。
京东商城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决定自建物流,因为我们要减少一半以上的商品搬运次数,这就是京东物流的愿景。所以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要看我们能不能继续降低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这就是我的思路。围绕过去12年京东集团做的所有事情,我们都在问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利用互联网工具,利用互联网属性,能不能把行业的交易成本降下来?能不能带来整个行业交易效率的提升?能,我们就做;不能,不管有多赚钱,我们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