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各大媒体报道,自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将正式面向手机用户全面开放套餐内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三大运营商向所有用户自动推出“流量滚存”服务模式,当月计费的手机套餐中流量若有剩余,可以转移到下月优先使用。
这个流量不清零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去年被一些虚拟运营商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而今年更是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得以实施。虽然,这个流量不清零的政策还存在一些后续的问题,而运营商好像也不清不愿,但总是一大进步。
流量不清零的使用规则是这样的
现在所传出的运营商流量清零的方法是“流量滚存”,这个月的可以转移到下个月,而且在下个月的计算中优先使用,采取的是会计上的“先进先出”法,但不可以转移到第三个月。
我们假设一个案例:
如果我的套餐有300M流量,8月份消耗了200M,那么将有100M转移到9月份,也就是说,我9月份将可以使用的套餐内流量是300+100=400M;
如果我在9月份使用了350M,那么等于是我消耗了8月份转移过来的100M和9月套餐里的250M,9月份就继续剩余50M转移到10月份,10月份就可以消耗套餐内流量350M;
如果我在10月份只使用了30M流量,那就等于是说使用了9月份转移过来的50M中的30M,剩余的20M将在10月底被“清零”,11月份的可使用流量将是套餐内的固定流量300M。以此类推。
流量不清零,用户可以不再花冤枉钱
在以前,普通用户的上网流量资费基本都是套餐方式,因为运营商提供的按照实际使用额度进行计算的标准资费太贵,只要套餐中的流量才是用得起的。但是,既然是套餐,那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量的变化,即便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也会出现“大小月”情况,用不完的套餐流量感觉吃了大亏。
为了避免这种吃亏的感觉,很多人都会在月底的时候拼命耗资还没有来得及用的流量,几乎是在毫无意义的情况下消耗,这种消耗既的用户自己没有价值,对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在流量不清零的情况下,用户大可不必为了个别月份用不完的大量流量被清零而懊恼,可以转移到下个月来使用,这绝对是对用户权力的一种保护,是利民之举。
流量不清零将是流量货币化和虚拟资产化的开端
流量不清零的阻力毫无疑问是在运营商,但要说运营商就是想占有那些名义上的用户流量费用也并不客观。对于运营商来说,只要是预定了套餐,里面的流量是用光还是剩余,于网络来说成本差异并不太大。流量剩余转移到下个月,有可能会影响一些应对流量不足而推出的所谓的流量月度加油包的销售,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可以说,流量不清零并不会对运营商的收入有太大的减少,但这种并清零也并非想很多人所想象的只是简单的财务记账方式的改变。
在流量不清零之后,我们将很快面临流量货币化与虚拟资产化的争论。既然流量可以累加,那么就意味着这种流量资源变成了客户所掌握的虚拟资产,这种虚拟资产将具有货币属性,可以转让、分享、买卖或者继承,而一旦客户的手机流量被病毒所消耗或盗取,将面临虚拟财产复杂的法律问题。
流量不清零也将倒逼运营商发起更深刻的理念变革
这些年,运营商一直在面临转型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设计都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成果,主要原因就是瞻前顾后,想争取未来的市场,又不想放弃既有的利益,希望适应新的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但又不想放弃原来自己占据优势甚至是自己制定的通信行业的旧规则,所以,所谓的转型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流量不清零看似只是惠民的一项举措,但实际上却是对原有的运营商主导的行业规则的彻底改变,流量不再是运营商提供给用户的使用额度,而是成为了用户地地道道的流量资产,是用户可以主导的能够管理的虚拟财富。
我们可以说,流量不清零已经开启了流量货币化的潘多拉魔盒,未来将走上流量资产的不归路。即便是运营商为了规避流量的肆无忌惮的累积和由此可能到来的用户离网及流量损失之时的法律风险而设计的单月累计规则,也不能改变通信行业运营规则将面临颠覆的未来趋势。
流量不清零只是消费者利益保护的一小步,却是通信行业向前发展的一大步。流量不清零已经变成现实,而运营商也只有开始丢掉幻想,彻底的拥抱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既有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才可以获得在新时代的市场地位,也才能重新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