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什么切入点更有利于国产品牌做硬件

   时间:2015-09-28 09:45:24 来源:百度百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国产品牌做不好产品,是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记得以前一个朋友说,国产汽车在一个关键部件上总是搞不定,一直没有国产化,因为国外合资企业没有给技术,以至于一些小偷竟然专偷这个配件……

这么看貌似是技术问题,但转念一想,不对啊,这么多年,这个技术还没搞明白,还要依赖别人,而企业在人员、资金方面根本没有问题,这么一看,还是态度问题。说白了,很多产品的创造和生产者,对产品没有极致的精神,并且急功近利,这些毛病应该是大家都比较多见的。

那为什么以极致和认真态度为世人所知的日本产品,也不行了呢?因为相比美国产品,其黑科技的创新很少,尤其软件拖后腿,而价格由于各种原因又高企,所以日本数码领域渐渐就不行了,但其实汽车领域一直还是不错,因为对软件的依赖相对较少。

话说回来,对于中国企业,讨论什么样的公司能做好硬件产品,我们不妨看看国产企业的优劣势。

优势:灵活、创新、低成本。

劣势:不专注、不极致、不本分。

其中,灵活是国产品牌自有的天性,而低成本这个优势也是有的,至少企业雇员工资远低于国际品牌,而创新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在优势方面,国产品牌有希望保持发展,而在劣势方面,能做到的很少,虽然也不是没有。

实际上,中国有很多做的不错硬件产品,他们大多不善炒作,而喜欢打广告,用传统手段把产品的功能真实的表现出来。但谈到未来呢,如果求新意的话,也许软硬结合才是国产硬件的希望。

各显其能的然趋于同质

毫无疑问,谈到国产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消费品,尤其是手机,现在的国产手机又多了,不夸张的说,有很多千奇百怪的“OS”,不客气的说,有很多然并卵的“UI”。显然,虽然手机是一个上游供应链十分完备的行业,但并非谁想做就能做成,还是需要一些基础的,那么他们的基础是什么呢?

有的品牌因为之前有内容,于是通过账号这一联系进入手机市场;有的是创始人有知名度,然后又有高品位,于是进入手机市场;有的是倚靠大集团,重新建个品牌来打市场;有的是背靠巨头,作为其OS先锋进入市场……

如果只是想分一杯羹,其实很多品牌是可以实现目标的,但如果谈到发展,则不是十分明确了。总之随大势呗,骁龙820来了大家一起造,都是旗舰大家一起推,凡此种种。有些有的没的的特点不,比如续航、散热、耐用性、信号等,差不多网友也不会有太大意见,最主要是还是发布会的show,以及价格,于是才有了这么多发布会,这么多PPT,这么多旗舰,这么多性价比。

但另一方面,如果一款手机在仅发布了不足一年,就更新了新款,那么这款的支持必然会减少,而新款的技术含量也未必会有质的飞跃,属于急就章,偶尔用还可以,长期这么用自然就不好了。

比如我的手机,也是号称旗舰,但发布8个月了,系统还是Android 4.4.2,而看来厂商也没有想给你更新的意思,呵呵,这就是国产手机的现状吧。

软硬结合才希望

最近用过很多国产千元机,一般来说问题都都差不多,触控芯片不够灵敏,屏幕有点发黄,信号不是很稳定,GPS搜星能力差,预装的软件多……

之所以很多人说国产品牌就是垃圾,很多人说用着很好,问题就在于此,就是小问题多,大问题没有,手机这样,汽车也这样。所以有些人用着不错,有些人用着则感觉不妥,甚至不能忍受。我们都知道,在医学上,很多病是不能治愈的,只要保证不发作,或者轻微发作,能维持这一生就好,也即是带病“健康”生活。但你如果让用户带病坚持使用寿命就1-2年的手机,其实有些人是不接受的。

那么提升元器件采购的品质,用好的配件,是不是可以解决了呢?也不是。因为在国内主打性价比的大环境下,你提高配件,就得提高产品价格,这样可能就卖不出去,积压库存然后赔本降价,损失更大,还没了人气。

那怎么办呢,创新!如何创新,软硬结合。以360为例,其在PC上的安全卫士可以说是一个很核心的软件,积累了很多经验,而现在的第一终端是手机,其在开拓手机市场时候,只推出一个手机助手是不够的,各家的手机也不可能让其按照自己的最终想法来管理手机。这种情况下,自己做手机是一个迫切的选择。

体验了其几天产品,感觉其特点是没有各种无用的通知,大多数APP可以卸载,界面十分干净,同时对于各种安全操作有深入挖掘,此外对于细节的挖掘也更进一步。举一个例子,屏幕截图后,其直接在通知栏就有分享或者删除功能,开启无线热点后,直接显示已经几台设备连接,也就是说,在没有3D Touch屏幕的情况下,其在系统内尽量多的提供预览和直接操作,这是比较便捷的。

此外,其也具有单独的按键,以及指纹识别,这也是很多千元机所失落的。增加硬件成本,以及减少预装,让其价格达到了1199元,但这也是软硬深度结合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能做到最低价,因为最低价实现不了很多效果,体验打折,自然创新的体验也就贬值了。

另一个软硬结合的例子是掌阅,其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iReader。掌阅在手机上的阅读体验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但做硬件则是另一件事。对于掌阅的第一款产品,总体感觉软件不错,硬件还有提升的余地。而后,其在一个多月时间提供了两次固件升级,之后的字体显示,刷新设置,功能配置都有大幅度增强。以这种灵活性和升级频率,相信在其发布后的6个月左右,软件体验方面就可以完全超越竞争对手,当然硬件方面还需要多努力。

从360和掌阅的例子,可以看到其第一款产品都不算完美,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在软件方面体现的惊喜十分多,并且升级开发频繁,展现了自身的实力和未来的潜力。他们所做的,国际上早有例子,从iPhone的例子,我们知道软硬结合才是王道,从kindle的例子,我们知道软件硬件以及内容的组合更具竞争力。

而虽然不能确信360和掌阅能否成功,但这两家毕竟开了个好头,给限于创新困境、价格困境、品牌困境的国产品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至于这两位会成功还是成仁,就要看其投入、坚持,以及战略战术的判断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