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走向全球的华为,为什么最值得尊敬?

   时间:2015-09-29 14:43:33 来源:搜狐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过去15年最值得尊敬的中国企业是哪家?央视财经《对话》栏目向300位中国企业家发出问卷,得到的结果是,华为高居榜首。2015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在《财富》(中文版)的榜单中,华为再次上榜高居前三。

为什么华为能够受到如此高的尊敬,得到如此多的赞赏?我认为关键在于自身的诚意,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面向消费者,在全球还是在本地,都具有业务诚意、管理诚意、服务诚意。

第一,在市场开拓与价值经营协同中的业务诚意。

华为从中国深圳走向全球,服务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口,保障1500多张网络稳定运行。2014年,成为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沙特麦加朝觐、中国鲁甸地震等150多个重大事件、自然灾害和特殊事件的见证者。

有人说,这都是业务发展的需要,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华为做的远不止这些。2014年,为赞比亚500多个偏远村庄第一次带来了通信信号,让新西兰远郊和乡村的20万家用户享受到4G网络,这些更多含有公益的成分,也是华为为什么在全球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业务诚意+公益之心,让华为在通信设备这个2B领域,超过爱立信成为第一。

而在智能手机这个2C领域,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厂商,向三星、苹果发出挑战。华为打造有温度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体育营销、时尚合作、梦想基金等全方位活动,让华为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活而立体。根据益普索全球调研,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在市场份额进阶过程中,华为品牌从原来第二阵营的诸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与三星苹果并驾齐驱。

第二,在全球化与本地化平衡中的管理诚意。

华为的营收七成来自海外,海外员工占比达到75%,在中国企业中全球化程度最高,它的全球化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华为经常引用Glocalization这个词,是全球化与本地化的结合。

全球化+本地化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把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成功复制过去,否则必然失败,如HTC在美国陷入困境,小米在台湾、新加坡等国家遇到困难。

华为的做法是本着三个遵从的原则。一是管理遵从。主动融入由西方人所主导的全球商业秩序,在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全面西化。十多年来华为用于管理变革的成本总计达到50多亿美元,构造了与西方公司接近乃至于完全相同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这是华为能够在全球市场立足并获得成功的根本要素。二是法律遵从。遵守联合国法律和美国法律,华为将美国法律视为国际法,因为在事实上,美国在全世界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打击和制裁任何企业。另外,还严格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三是文化遵从。华为有一个道德遵从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和规范华为员工从语言、习俗、宗教、乃至于生活习惯等方面主动适应和融入所在国家或地区。

本地化不仅意味着本地雇佣、纳税和提供适合本地需求的产品。更高层次的本地化是通过与本地优秀企业分工合作,将他们创新能力整合到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中去,发挥出全球价值,这是华为全球化+本地化的要义所在。

第三,在慢创新与快增长并进中的服务诚意。

华为作为一个科技企业的本心是什么?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用科技来改变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技术研发而非抄袭复制,坚持产品品质而非粗制滥造,坚持贴心服务而非高高在上。

坚持技术研发。华为10年研发投入累计超1900亿元,投入占比在全球同业中最高。2014年研发投入408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4.2%。巨额的研发投入支撑了华为的技术创新,并且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不畏惧竞争对手的专利战。华为共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四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

坚持产品品质。华为终端对品质决不妥协,视品质为自尊。在Android系统中首次引入冷冻后台技术,大幅提升性能体验并延长续航能力20%。坚持精品化策略,不做超低端,2014年砍掉80%的机型,打造了Mate7、P7等一系列销量几百万部的精品。为确保品质,华为主动销毁了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受高温影响的手机,宁愿企业损失千万,也不给消费者留下一点隐患。

坚持贴心服务。华为构建了“现场服务、寄修服务、热线服务、互联网服务、微信服务、APP自助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平台,做到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目前在全球建有五大客户联络中心,热线和在线客户服务覆盖91个国家,支持47种语言。在中国拥有400家服务中心,其中184家服务专营店,全方位的服务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华为的成功,靠的是价格战、狼性文化等要素。殊不知,价格战能够征服一个国家,不能走遍全球;狼性文化可以胜在一时,难以长期持续。唯有面向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行业、一个客户,充满敬畏、充满诚意,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赢得更多的尊重,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