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电器巨头夏普公司出售总部大楼的消息坐实。夏普公司以1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将位于大阪市阿倍野区的两栋具有总部功能的大楼分别出售给NITORI(似鸟)公司和NTT都市开发公司。
自1912年创业以来,夏普已经在世界26个国家,64个地区开展业务。产品从收音机、电视到微波炉、计算器、太阳能电池、再到液晶显示器,夏普相继推出了多个“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产品,为何现在沦落到变卖房产的地步呢?
亏损面前不得不低头
夏普2014年财年报告显示,整个集团亏损高于预期为2223亿日元(约18.6亿美元)。如果觉得2014财年夏普亏损2223亿日元是巨亏,那对夏普有些“小看”了。
2011财年,夏普亏损将近4000亿日元,几乎是2014年亏损的2倍;紧跟着2012财年夏普亏损超过5000亿日元,着实吓了众人一跳;到了2013年夏普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当年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正当夏普重拾信心拿出新计划之际,2014年高额亏损又将夏普打回原形。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接连的亏损夏普亦是如此。现在,夏普公司能够为13名董事提供的2014财年全年报酬仅有3.13亿日元。同样是上市企业,丰田公司一名高管的年薪大致相当于夏普13名高管的年薪。差距如此之大,足见夏普的日子真的很难过,变卖房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盲目自信失去竞争力
众所周知,夏普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液晶显示计算机和液晶电视,液晶核心技术优势不言而喻。加上电视的平板化、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液晶又有了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方面,液晶技术让夏普闻名于世,成为市场的宠儿;另一方面,液晶技术也让夏普盲目自信,不能突破原有的核心技术。
最近这10年,平板电视(液晶电视及非常少量的等离子电视)基本取代了显像管电视,这让具有液晶技术,而没有等离子技术的夏普很有自信。不幸的是,近年来中国、韩国企业对液晶技术的探索并不迟钝,并且迅速赶了上来,而夏普却执拗于细节完美,并未研发出新的核心技术。
随着液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中韩电视、洗衣机、冰箱、手机等生产线遍地开花,夏普虽然有技术、品牌的优势,但是已经根本赚不到利润了。而液晶技术的巨大特点是需要集中资本进行大规模长期投资,投资方面稍有迟缓,竞争就会变得困难。
连年的亏损,拿什么来保证液晶技术的投资呢?加上产品价格的劣势,夏普被市场抛弃是迟早的事儿。
受累于日本企业的通病
除了夏普,其它日企巨头也都处于“破产”危机中,卖楼、裁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2月,索尼宣布,2014财年全年依然亏损,这是其7年内第6次亏损;松下宣布,其2014财年第三财季营业利润下滑了2.8%,由去年同期的11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下滑至11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
有分析称,日企集体衰落主要源于消费电子领域与韩企的竞争处于下风,且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但更为关键的是,受累于日企自身的通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创新匮乏,守着品牌老本过活。夏普在第一号收音机和电视机之后,再没有叫得响的“引导潮流式创新”产品。
其二,管理古板,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下属听命于“独裁”式CEO,领导方向错误整个企业就很难翻身。夏普三任总裁的高层变动,其走马观灯的人事体系,正是日企管理诟病的最直接体现。
其三,技术封闭,执着于闭门造车的标准不肯与快速发展的世界接轨,坚持多年的标准一旦被抛弃沉没成本巨大。夏普多年来以技术优势、生产质量优势自居,便是最好的例证。
其四,大企业病,注重绩效考核,形成各自为战的子公司,臃肿的企业形态,过长而缺乏核心的产品线。
其五,企业文化封闭,本土外的市场本地化都不好,空降的日本干部玩不转本地营销。从夏普不能很好适应中国市场,就能看出很多端倪。
转型或成唯一出路
面对每况愈下日子,夏普该怎么办?索尼等日企转型或许能给其重要启发。这也意味着,转型将成为夏普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自2012年平井一夫就任CEO以来,索尼就开始踏上转型之路。目前,索尼在剥离彩电业务,出售PC业务,重组手机部门后,宣布加码影像传感器业务。
经过三年来的持续转型,索尼取得了渐进式的稳定发展。循着“做强核心零部件业务、坚守手机电视等传统业务、强化显示产业链业务能力”转型思路,索尼在游戏业务、电视业务、手机业务、家居服务四方面都有新品面世,市场的接纳让索尼拥有了复苏的气息。
此外,另一日企巨头松下也在积极转型,决定逐渐缩小家电等生产,扩大汽车和住宅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然了,夏普能否转型成功还得靠自己,毕竟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能否摘掉“廉颇老矣”的帽子,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