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5第九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北京地区科研院所、社会机构近年来创新研发的18件辅助器具展品参展,其中脑电波轮椅首次亮相。北京市残联表示,本市最新修订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有望于年内出台,新办法将调高残疾人辅助器具购买补贴标准,并将60岁以上老人纳入补贴人群,实现残疾人群全覆盖。
在北京市残联的展台前,“脑电波电动轮椅”、“万向轮椅”、“灵·睿” 陪护机器人、“智能假肢”、“航通守护者”个人定位追踪器和“智能康复训练器”等都非常引人注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发的“脑电波电动轮椅”非常特别,看上去和科学家霍金使用的轮椅外观相似。操作者坐在轮椅上,头部戴上一个像章鱼一样的脑电波采集器,其通过蓝牙装置和安装在轮椅前的一台平板电脑相连接。操作者只要在脑子中想一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采集器就会将这些不同的脑电波采集起来,输入电脑的软件,进行记录识别。大约经过10分钟左右的训练识别后,操作者就可以用意念来控制轮椅的方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吴迎年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每个人在做出动作前,其发射出的脑电波都是不同的,研究脑电波和动作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人机互动。这款产品已经研发将近1年时间,目前还是实验室产品,现在其对于向前、向后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70%,向左、向右还只有30%,需要研发人员进一步试验。据了解,脑电波轮椅特别适合四肢行动不便,但意识清楚的残疾人,他们可以通过脑电波操控轮椅行动,轮椅在向后时还会发出报警,提醒操作者注意。该产品预计2年后可投放市场。
此外,北青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年内,本市新修订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有望出台。
据介绍,现行的辅具服务暂行办法于2010年实施,根据规定,具有本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年龄在16—60周岁的残疾人,可在本市当年公布的《补贴目录》范围内,申请辅助器具购买补贴,补贴标准为实际辅助器具总额的30%,每件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新修订的办法将提高这一补贴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将首次纳入补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