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如果想要在国内市场生存下去,就必须比 Google、Facebook、Twitter 和 Dropbox 做得更好,这也意味着 Uber 必须摒弃当初促使其成功的理论。
Uber 今年计划在中国市场投入 10 亿美元与滴滴快的正面交锋,后者背靠阿里和腾讯,而 Uber 则有百度撑腰。目前,Uber 称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 30%-35%,仍大幅落后于滴滴快的。
最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也使得专车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办法》可能会禁止私家车接入打车平台,当然,并不是 Uber 一家才会受影响,滴滴快的也是如此。
《办法》出台后,Uber 表示:
会认真领会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积极参与整个办法的制定过程。一旦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后颁布实施,会以此为标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并全力配合新规的落实落地工作。
Uber 的这一表态多少有点出乎意料。要知道,在国外,Uber 对所有的规则都是嗤之以鼻的,这也是为什么 Uber 能够打破全球传统的出租车市场,这也是 Uber 的成功之道。以美国为例,Uber 站在消费者这一方,代表消费者的权益,对抗政府,从而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而在国内,这显然行不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到 2010 年底,十几年间,国内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为 26%,这也是为什么 Uber 一定要啃中国这块硬骨头。近五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 7.2%。汽车数量的猛增使得国内道路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 Uber 和滴滴快的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现在,摆在 Uber 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完蛋之前改变当局的专车政策;要么成为对手旗下的另一个出租车公司。这就是生存,即使是在违背初心的情况下。如果最终,Uber 在国内存活了下来,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对 Uber 又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