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资本市场寒意不减,中国硬件产业却并没有停下攻城略地的脚步。
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机器人产业,如李群自动化已经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取得一定份额;国内也出现了诸如小鱼在家、云迹科技等以服务为导向的工具型机器人,正逐渐走向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在虚拟现实、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国的智能硬件公司已经不再一味跟随国外厂商的脚步。即便其中还有不少走了弯路,但在某些层面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的能力。
“中国创造”正在走向舞台中央。在10月15日举办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智能硬件各个领域的厂商似乎都信心满满,资本寒冬对于真正优秀的“中国创造”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更是表示,资本寒冬本身不会是坏事,“硅谷那批优秀的企业很多都是在98、99年那一波硅谷科技寒冬中成长出来的,在困难中起来,会孕育出更多更伟大的公司”。
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
事实上,硬件产业正经历传统制造业向“新硬件”过渡的时期。传统制造业正日益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硬件企业制造的硬件产品开始攻占此前传统制造业占有的市场。
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以往的硬件在物联网时代会遇到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不兼容与不匹配现象,导致现在各个智能硬件厂商的各自为战”,小米则希望布局生态圈,将硬件真正串联起来。
与此同时,小米通过共享MIUI系统,并配合辅助打造爆点产品,甚至打通其他智能硬件的通道,打通整个平台,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门槛。这也是当前小米创造出的新硬件模式。
在今年较为火热的虚拟现实领域,同样有很多中国厂商在积极创新,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距离。
“此前国内VR和国外的差距很多都来自于供应链上的封锁,但除此之外,在硬件的其他方面已经保持在一样的起跑线上”,大朋VR创始人兼CEO陈朝阳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内和国外产品差距已经不大了。
3Glasses CEO王洁进一步补充道,这种差距,目前来说顶多也就是3-6个月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可以在VR的交互方式上有所突破,“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更懂,所以硬件上只要保持第一梯队,将来就会存在很多机会。”
此外,在技术门槛最高的机器人领域,由于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和人才现状,也开始逐步出现一些出彩的产品。出门问问CEO李志飞甚至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是有可能在机器人领域领先全球的。
不过他也表示,领先的前提是中国人不去叫嚣着去超过美国,而是继续踏踏实实的做事。
“崛起”背后的困难
然而,一边是光鲜的崛起,另一边,“中国创造”却依旧面临着数不清的困难。
王洁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虽然中国企业与国外的差距正越来越小,但面临的困难却大得多,“现在国内和国外最大的差距可能还是在于背后的资金上,相差超过十倍甚至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得产品的成熟速度以及发展都是最大的困扰。”而钱对于周期长、投入大的智能硬件至关重要。
即便解决了钱的问题,由于整个产业链尚处于初期,仍需要入局者们耐心探索。
以虚拟现实为例,爱奇艺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首先在虚拟现实的影视上就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影视需要用全景摄像机拍摄,但真正用上了全景相机拍摄发布会,却发现相机如果放的很近,就会挡住普通摄像机的机位;离演员太远,效果又会很差。即便是东西拍了出来,依旧很让人纠结,“全景视频是高清呢,还是快速的显示,这个我们也在不断探索。”
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继顺则表示,当前VR内容的确面临很多眼中的问题,比如平台太多,内容制作方不够的问题。在这种问题下,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比如传统影视行业、3D行业等。
在人工智能领域,图灵机器人CEO俞志晨则坦言,虽然人工智能很火热,但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不成熟,创业者需要做的是让这个很难的事情一步步去实现”。甚至在要不要做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上,相关企业也陷入了一种纠结。
李志飞认为,日本人做的仿生机器人,皮肤像人,情感模仿人,这种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需要,因为人本身就拥有这些;反而是美国的一些工具性机器人,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理应是未来方向。在他看来,机器人企业需要考虑做一些情感、推理机器人的必要性。
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向,都有其探索的意义,尤其对于前景尚未完全明晰的智能硬件领域。
突围“智能化”
在面临诸多问题之后,智能硬件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一直在思索如何突围。
牛电科技创始人胡依林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牛电选择的就是一个单点需求的突破。由于四轮车无论是什么能源都无法解决出行便利性的问题,牛电便希望通过两轮电动车来解决出行的这一具体需求。
深耕VR底层的焰火工坊做的事情则更加细分。CTO王明杨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目前焰火工坊做的是一个让不同硬件得到一个统一体验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做好了底层,接下来运营资金的内容、开发自己的APP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单点突破,合作也成为某些硬件领域的生存法则。
云迹科技CEO支涛坦言,在机器人领域,由于需要一些非常前沿的技术,比如自诊断、自修复等,每家公司需要把一个点做好做深,未来才有可能将这些不同领域的技术嫁接起来,让整个领域的发展好很多。
小鱼在家CEO宋晨枫则进一步表示,像创业团队,如果一个方向不能做到最好,肯定是要非常谨慎投入的,“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能跟我们互补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务,如小鱼上面的语音识别和语意识别就是借助了科大讯飞的”。
与此同时,在突围的另一面,也有很多企业遇到了一些“智能化”误区。这也导致国内一些团队做出了自以为很牛的产品,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
对此,黄明明指出,做智能硬件不要为了智能而智能,“诸如电动车,本身并不是为了炫酷而出现,更注重的是质量与实用性,其中电池的续航更是消费者所关注的最重要的点”,所以小牛电动车因此才用了与特斯拉一样的锂电池。
“盲目跟风并不可行,产品为了智能而智能只是伪需求,不值一提”,黄明明补充道,相反,硬件企业需要做到差异化的定价和核心技术,加之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做出影响力。
“中国需要打造新制造和新硬件,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肯定会断臂重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