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1. 中国的不良资产正在加速增长,主要趋势体现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个人信用扩张的同时信用卡坏账率提高;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LendingClub的经验预示了即将到来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不良率高峰。
2. 互联网在企业不良债务市场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个人债务处理市场是更容易的切入点。主要的服务方式有两种:一是催收环节的O2O平台服务;二是利用垂直电商完成抵押资产处置。
3. 现在布局还不晚,还没有确定可行的业务模式。个人债务催收O2O平台还处于线下资源争夺阶段,没有行业龙头出现;有的P2P平台基于自身的业务需求,自建线下催收团队,并对外提供服务。
序:逆周期的对冲工具
最初对不良资产处理市场的关注,来自LendingClub的招股书。上面披露的数据显示,LendingClub平台上线后,在2008年和2009年经历了很高的贷款逾期率,然后才趋势性下滑。考虑到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和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信用基础,即使做得最好的P2P平台,也应该面临着相似的情况,或者更差。
既然债务逾期增长的问题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在逆周期的环境下对冲这些趋势性的不利因素。由此便想到了不良资产处理。
但在传金融市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几乎垄断了来自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业务。那么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之下,新来者是否还有机会?在哪里?
一、不良资产进入加速增长通道
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
2004年到2005年的两次次政策性剥离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资产剥离让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下了两个台阶。2008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的幅度更大。主要原因是农业银行在这一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进行了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同期,“四万亿”刺激措施出台后,通过银行渠道产生了信贷扩张,一定程度上对一些既有债券进行了替换,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不良问题的暴露。
但2011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2季度,已经达到10.9万亿元。随着“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去杠杆压力的增大,不良贷款还有继续增长。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提供了另一个不良资产的剥离来源。
2. 个人信用扩张,信用卡坏账率提升。
个人信用扩张一方面体现在信用卡业务的增长上。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信用卡累计发卡4.55亿张,同比增长16.45%。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 2.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75%。但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增速超过了业务扩张的速度。逾期超过6个月的信贷总额357.6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05.72 亿元,增长41.97%;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 1.53%,占比较上年末上升 0.16%。
个人信用扩张的另一个渠道是网络信贷。其中包括两种主要是的模式,一是以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网络消费信用贷款;二是直接提供资金的网络个人贷款。这一部分缺乏数据来源,但今年6月京东金融曾透露过一组数据:6月份,京东白条交易额同比增长600%,消费金融用户同比增加700%,月均订单提升52%,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这么高的增速主要原因是基数不高,但确实反映出市场快速扩张的态势。
3. 互联网金融信贷增长,但尚未经过经济周期的检验。
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在2013年以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些平台的风控体系还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的检验。这方面,LendingClub的贷款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企鹅智酷整理了2007年三季度到2012年二季度5年时间中,LendingClub各季度贷款在后续36个月中的逾期表现。从图中可以看到,早期贷款的逾期会在5-6个季度达到高峰然后下降。随着时间推移,2010年后的贷款逾期高峰大约在放款后3-4个季度出现。但整体而言,2008年底和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这段时间是LendingClub逾期率的高峰。
LendingClub的贷款有FICO指数作为参考,只发放给评分在660分以上的用户。而相比而言,国内P2P平台的风控难度更大。在目前的经济周期背景下,可以合理的推测会出现比LendingClub更差的情况。
二、传统不良资产处理业务链
1. 行业产业链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理市场起步于1999年。当年成立的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2004年之前,不良资产处置是受国家政策主导的市场。
2005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商业化转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收购和处理不良资产。2010年,2012年信达和华融分别完成股份制改革。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允许金融机构通过批量方式打折自主出售不良资产。国内的不良资产处理行业进入全面商业化的阶段。
通常所讲的四大管理公司交易涉及的主要是企业债权债务关系。除此之外,在个人贷款发展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针对个人贷款逾期清收的服务市场。但相比企业端市场,个人贷款市场的交易结构简单。从业企业主要提供个人逾期本息的催收服务。
2. 企业不良资产处理
传统不良资产处理行业主要指的是企业端不良资产的处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一些私营和外国资产管理公司是一级市场资产的主要购买者和二级市场资产的提供者。
(1)主要的交易方式:债权处置和债务重组
资产管理公司从一级市场获取不良资产时,通常有三种交易方式:债务收购、债权重组和受托代理债权收购和重组。其中受托代理与前两种交易方式的区别在于,资产管理公司只是帮助原有债权人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或重组,提供相关的管理和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债权并不会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
债权处置是指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竞标、竞拍、摘牌或协议收购等方式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然后根据资产包中所含的资产特征,选择转让、拍卖、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不同方式对资产进行处置。其收益方式有两类,一是中短期内通过转让出售获取现金收益退出。二是在采用了债转股的处置方式,或者在资产处置时保留了部分有价值的资产后,通过持续经营这些有价值的资产获得长期收益。
具体的处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债务重组与一般的处置有所不同。这种方式下,资产管理公司与原债权人和债务人达成三方协议,用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代替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重新约定债务的偿还金额、期限和抵押物。主要针对存在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企业。
但是债务重组的程度会根据债务企业的运营特征而有所不同(见下图)。一般可以分为债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企业重组三类,重组的难度逐步提升。
(2)市场参与者
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企业不良资产处理市场的主导者。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融资,向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获取不良资产包,然后直接处置或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提升资产价值后再处置以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关键的业务环节,也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能力体现在:
• 尽职调查: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全面衡量标的资产的风险和价值。优秀的尽职调查能力可以让公司从不良资产中找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或者债务主体。
• 资产定价:不良资产涉及各类非标准化的债权、抵押物资产等,资产处理公司需要基于回收可能性、回收或变现价值、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特征的标的资产进行定价。定价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获得资产包的竞争力和处置资产包时的盈利能力。
• 交易结构设计:能够针对不同特点的债权资产、债务主体和投资者需求,匹配选择打包收购、债务重组、债转股等不同的方式对标的资产进行处理。
• 不良资产运营:持有期的价值监控和债务重组资产的持续评估,以动态调整运营策略。此外还有债转股资产的运营。
• 不良资产处置:能够根据资产特征,综合利用本息清收、诉讼追偿、债务重组、以资抵债、资产置换、债转股、追加投资、资产上市等手段,实现市场处置后回收价值的最大化。
• 融资:不良资产处置,特别是涉及债务重组、债转股等业务时,资金回收的时间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根据已上市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拟上市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布的数据,这个时间通常在12到36个月。因此,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形成中长期的资金期限结构,匹配不良资产处理的流动性特征。
• 风控:不良资产价值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一些不良资产本身有很强的“冰棍效应”,即持有时间越长越不值钱。此外,周期性行业中的债务资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此外,资产处置中还涉及法律风险等风险因素。
除了资产管理公司之外,其他的市场主要参与者主要包括第三方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债务人评级机构、拍卖行、律所和不良资产交易平台等。
3. 个人债务市场
与企业不良资产业务相比,针对个人的债务催收业务要简单很多,中间很少涉及复杂的交易结构设计等问题。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债务催收公司、律所和拍卖行。
信用卡催收是传统个人债务催收市场的主要业务需求。尽管各大商业银行通常都有自己的催收团队,但通常会将逾期时间长,催收困难的那部分债务委托给外部催收公司进行催收。目前,全国有超过千家不同规模的催收公司。
银行的外包服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总行与全国范围内运营的催收公司合作,或者区域型的催收公司直接签订合作协议。另一种是省级分行选择催收公司,银行在不同城市会确定三至四家合作催收公司。
发卡机构向催收公司提供逾期用户信息,后者通过电话、登门等多种方式催收。催收公司根据回款金额收取20%-30%左右的服务费。由于“暴力催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律所提供的催收业务也有所增加。
个人抵押贷款业务是个人不良债务处理市场的另一个需求来源。除了本息催收之外,这部分贷款会涉及抵押物处理。个人贷款的抵押物大多以汽车和房产为主,主要通过拍卖行拍卖获取回款。
三、互联网机会:关注个人债务催收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需求
尽管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互联网金融如何撬动这块市场仍然是有待创新和探索的命题。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到,企业和个人端市场的业务需求差异很大。企业不良资产处理市场中,单项不良资产的价值更高,涉及的交易结构较为复杂,相关的尽调、估值、再融资等服务需求也更多。相比而言,个人债务市场单项资产价值低,交易结构简单,涉及的资产(抵押物)处理品种少,催收、律师和拍卖等服务也相对单纯。因此,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切入点需要从两个市场分别来看。
从企业端市场来看,资产估值、交易结构设计、及时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核心环节,都很难通过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产处理时效性问题。目前企业债务处理市场上,网络平台能够发挥的空间主要是融资和交易平台。前者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发行网络理财产品为交易募集资金。目前已经有P2P平台,如聚财猫,开始用不良资产作为资产发行产品。后者是通过搭建网络交易平台,扩大不良资产发包和抵债实物资产拍卖时的买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企业债务市场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
个人债务处理市场业务简单,因此利用互联网提供标准化服务却相对容易。一是催收服务;二是利用垂直电商完成抵押资产处置。
催收环节存在需求潜力大,但服务供给和需求结构错位的问题。除了CBC、高柏等少数几家全国范围的催收公司之外,上千家债务催收公司都是区域型企业。尽管他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催收需求,但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增长,原有的市场结构与这些平台的需求产生了冲突。
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小额分散的个人贷款催收需求偏多。并且成规模的平台,其业务往往覆盖多数省市。因此,自建催收团队对很多公司而言,都不是有效率的方式。一旦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贷款进入逾期高峰,债务催收服务的外包将是很多平台的选择。
但是,具备全国范围内运营能力的大型催收公司“看不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小业务。如果在各个地区都与属地催收公司进行合作,又会导致很高的管理难度和成本。因此,如果有提供催收服务的O2O平台来发布资产包,匹配当地债务公司或法律机构,成了第三方平台尝试的思路。
已经用这种方式进行尝试的第三方平台有资产360、人人催等。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平台的资产发包效率提高债务追回率。同时通过标准化催收流程和工具,在执行环节提升催收过程的透明度。他们为催收人员(或律师)提供了同步催收进度的App工具,让发包方可以实时了解单笔债务的追讨进度。
P2P平台扩大自有催收团队,建立各地的线下催收网点,并通过对外提供催收服务达到规模经济是另一种思路。麦子金服已经开始内部孵化相关项目。
抵押资产处置环节,两类主要的抵押资产汽车和住房可以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特别是垂直领域的交易平台出售。目前国内的二手汽车和二手房产交易平台在估值和交易效率方面,比传统的拍卖行有明显的优势。以优信拍为例,平台上已经与部分拍卖行合作销售二手车。
相比垂直平台,专门的不良资产或司法处置电商入口相比垂直平台的交易效率可能会低。主要的问题在于,汽车和房产都有区域属性。当人们有汽车和房产购置需求的时候,受限于平台上可选的资产数量,交易成功率很难保证。此外还有估值的问题,垂直平台往往可以基于历史交易数据给出更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