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菜鸟网络
去年双十一,马云站在571亿成交额数字面前说,他最担心的是接下去的物流。当天产生了2.8亿件包裹,双十一前后十天的总包裹量是5.3亿,花了10天左右全部配送完,相比于往年的“爆仓”已是不小的进步。
眼看“物流业最难考题”的双十一就要到了,各家电商开始秀肌肉。京东首次公开已运营一年的王牌上海“亚洲一号”的内景,号称90%以上操作已实现自动化,并开放给第三方使用;亚马逊也邀请记者和业内人士参观其昆山运营中心;菜鸟网络则联合“通达系”等物流伙伴喊出了开启DT物流元年的口号。
两年前,马云声势浩大地宣布成立菜鸟网络,要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之后,由于菜鸟很少对外透露业务进展,社会上对菜鸟网络的各种猜测不断出现,一些人甚至断言菜鸟网络“走偏了”。
最近和菜鸟一些内部人士聊了聊,再仔细观察菜鸟对外释放的一些业务进展,觉得很多人对菜鸟的理解还停留在两年前。快递物流应该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但现在看,整个行业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就在上周末,菜鸟拿出了今年的双十一方案,核心就是两点,一是继续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提升包裹预测和物资调配水平;二是与各快递企业协同作战,一头深入农村,一头走向国际。菜鸟双十一的总负责人王文彬也坦言,今年进口这块的物流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近参观了中通位于上海华新镇的运营总部,这家公司电子面单的使用比例已达到60%左右,除了比传统手写式的五联单更省成本外,电子面单可以根据某一区域以往分拣投送的大数据自动对包裹进行分单。信息化自动分拣,是菜鸟利用自身大数据帮助各快递公司的最明显作用之一。
目前,菜鸟集中精力做的是用大数据来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协同,打造一个物流业的互联平台,让物流业相关的各方都加入进来。在阿里的棋局里,菜鸟是继电商、蚂蚁金服后的第三大板块,几年后这张有着大数据基因的“超级物流网”将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
快递行业一直是高速发展的行业,行业平均年增长率都在40%以上。如此高速的发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家以往都忙着抢地盘、扩规模,很少有人在意改进行业的信息化。国外的大型物流公司都已经用上了自动化分拣,国内还是人工为主,这不能不说是最明显的差距。
伴随规模快速扩张的是快递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越来越薄。按照最新的分析,快递行业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了5%左右。不仅如此,这个行业的协同效率还非常低。全球范围来看,美、德、日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在8.5%左右,中国则为16.6%。最大的原因就是信息化水平低。
各家快递公司也不是没有看到这个,也在推动进行信息化升级,但国内快递市场的份额中最大的一块是电商的包裹,没有任何一家快递公司能自己对接这么多家商家,成本和时间消耗太高。而且物流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有些物流企业只做落地配(只做单个城市配送),有些只做仓储,这些同行怎么整合和对接?只为一家服务,单量不够的话,成本过高,没有任何企业会愿意做。这对一向秉承阿里平台化思路的菜鸟来说就是最大的机会。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这张包括快递、仓储、落地配的网络建成,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会大大提升。电商商家在接到订单后,将货物交给菜鸟,菜鸟将仓库、快递公司、落地配公司、干线物流等整合在一起,最终完成配送。这张网络的难题在于信息流如何打通,一旦打通,便可顺畅流转,菜鸟的优势可能就在这里。
不过,外界依然担心菜鸟会不会吃掉这些快递公司。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在今年的菜鸟江湖大会上回应说,“过去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菜鸟要做大家做不了的事情,菜鸟想帮助我们中国的物流有变革,两年多来不论我们的行动是什么,这个初心始终没有变过。”据说,菜鸟内部强调最多的是,合作伙伴能做的,菜鸟就不做,菜鸟只搭建最底层的平台和制定规则。
现在看来,菜鸟也不会走自建物流这种的老路了,这个模式的缺点在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更主要的是电商规模激增对自建物流的考验。快递业务曾经有过这样一次估算,到2020年,整个中国市场的快递单量会达到2亿件每天,如果全是靠人工送快递需要多少人?快递企业给出的答案是:1600万。没有社会化协同作战,单靠一家公司是无法消化的。
现在能做到“当日达”的电商数量不多,京东在2010年宣布在四个城市实现“当日达”,它自建物流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中间花了六年。从今年6月开始,菜鸟已经宣布在主要城市推出“当日达”服务。和菜鸟合作的是心怡与万象,一个管仓储,一个管落地配。这体现了平台模式的优势。
去年双十一,马云站在571亿成交额数字面前说,他最担心的是接下去的物流。当天产生了2.8亿件包裹,双十一前后十天的总包裹量是5.3亿,花了10天左右全部配送完,相比于往年的“爆仓”已是不小的进步。面对又长大一岁的菜鸟,今年马云还会担心物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