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圈内自己打脸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之一。很多人觉得企业自己打脸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意味承认决策层的失误,也同时承认了自己的产品目前还不够好。但在商业社会,有任何一个人或公司敢说能一直具备看穿市场真实走势的能力吗?我想谁都没有那个胆量。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天才,譬如乔布斯,譬如比尔盖茨,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具备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宏观视野。但他们在某段时期内所做出的惊人预期与其说完全由于他们的「天才」,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人择原理」。即他们如果判断错误,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他们——你永远只能看到金字塔顶端的那批人,而看不到他们脚下的累累尸骨。
历史上有多少失败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不敢打脸,不会打脸而让正常生意破产,而手机圈内也一样存在这样的示例。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的。
苹果
这是目前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品牌,但是它自己打脸的次数可是一点也不少。如果要说到最著名的打脸金句,那显然就是乔布斯所谓的:
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屏幕,而超过这个最佳尺寸的手机则会鲜有顾客问津。
然而我们亲眼目睹了苹果推出大屏iPhone后的市场热情,或许现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认为3.5英寸屏幕对于智能手机来讲太小了,而这种判断即便是乔布斯那样富有远见的人也无法预见到。
现在看来3.5英寸真是小得可怜
他或许认为,手机屏幕大于3.5英寸会无法保证单手操作体验。但现在手机的工业设计与软件适配都在朝着如何解决「大屏下保证单手操作」的方向去发展。譬如说苹果在iOS8上推出的Reachability,iPhone 6圆润的机身以及放在机身侧面的电源键,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乔布斯的说法其实是对的,只是他没有预见到动态变化的时代而已。假如在iPhone 6研发之时他尚在世,我想他也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
除了所谓的「3.5英寸」打脸之外,我们近几年还看了「Apple Pencil」打脸、「iPad mini」打脸等等。Apple Pencil目前虽然还没有正式销售,但从设计师群体的反馈来看,这支笔与iPad Pro搭配确实拥有这这类产品最好的体验,而且iPad mini的火爆销售不也证明了一定市场导向是有利于公司决策的吗?
要知道当年乔布斯还否决过AppStore的提案呢。假如他真的一意孤行下去,或许今天这个庞大的苹果帝国就不会形成。
三星
如果要找一个品牌跟苹果打对台,那显然就是三星了。在苹果推出「大屏」iPhone 6之后,不知道三星是不是受了刺激,Galaxy S6与Galaxy S6 edge的设计感相比前五代有了质的提高。
在这之前,Galaxy系列往往被大家戏称为「万年大塑料」,尽管三星再三努力地将塑料手感做得像是皮革或是金属,但终究塑料的廉价属性也会让人们对于三星的高溢价产生不满。
一部塑料外壳的手机你要卖5000块?
消费者的这种疑惑就是三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至于三星为什么要做「万年大塑料」?坊间也有许多人在猜测,理由大概有这么几种:
塑料的成本低,对高利润的获取有帮助;塑料的制造工艺成熟,有利于大批量快速生产制造;塑料的韧性好,所以设计时不需要多考虑耐摔等等。
塑料后壳带来的廉价感
仔细看看,这些好处无一例外都是对三星更好,而与消费者没啥关系。或许早几年三星还能说塑料是为了大家换电池方便,但拿到现在人手一个充电宝、重启也只用长按电源键的时代来讲,塑料究竟还能对消费者产生什么价值呢?
所以三星果断开始重整战略,Galaxy S6的金属玻璃机身就是一记漂亮的回马枪。而与Galaxy S6同时发布的Galaxy S6 edge,也让三星的技术实力在视觉观感这个最重要的消费决策层面上大放光芒,其曲面屏造成的「近乎无边框」观感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高通
说完了苹果和三星这对老冤家,我们再来看看上游芯片厂商。高通前些年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骁龙这个品牌几乎成为了高端Android手机的象征。
但自Krait 400自主架构之后,高通新自主架构并没有出现,这也就给了联发科以可乘之机。一时之间联发科所谓「真八核」的广告传遍了大街小巷,只是高通还没有意识到危机,高通副总裁Chandrasekher为此还讽刺过联发科:
你以为把八个剪草机发动机组装到一起就变成8缸法拉利了?
虽然联发科早年的Cortex-A7八核处理器还没有直接威胁到骁龙系列处理器,但是后来其Cortex-A53八核产品就真的是在跑分上追上了高通。而高通曾经引以为豪的「交钥匙」方案也被联发科学了个全,所以才造成了高通在中低端市场被联发科逆袭的窘境。
你说高通不冤吗?冤!像是骁龙芯片中自带的Adreno GPU、Gobi基带、DSP等一系列周边芯片以及对新标准的支持,高通都比联发科优秀得多。但是市场对产品的态度并不是「做得好就卖得好」,你还要看到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所谓好的匹配程度。如果价格高,但是消费者又对产品的好处不敏感,那么选择去买便宜一些又能用的产品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好在高通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自己也开始推出一系列ARM公版架构的芯片与联发科打对台,并且凭借自己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勉强扳回了一局。而等到今年年底,高通最新的Kyro自主架构就要问世,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也即将过去。所以假如高通当初一意孤行要搞自主架构,联发科今天又会变成多么可怕的一个对手呢?
魅族
说了那么多国际上的事情,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回国内去看一看。魅族曾经是国产品牌中唯一一家极重视设计的公司,不管是曾经的Mp3播放器,还是M8\M9以及后来的MX系列手机,都透露出魅族与众不同的审美品位。但即便是这样,魅族依然在前几年与国产互联网手机品牌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魅族M8即便在今天看也是非常优秀的设计
从前魅族老大J.Wong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
喜欢就买,不喜欢滚蛋。
这句话虽然看上去不雅,也不符合一家商业公司Leader的身份,但这依然是当年作为魅族脑残粉的笔者最喜欢的品牌Slogan,因为它清晰地表明了魅族对商业利益的轻视。这就好像一个年轻人来到创业公司,说自己只是想改变世界,报酬的话只要饿不死就可以,这种态度最后也成为了魅族没能立即完成商业转型的重要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把世界让给那些我们看不起的人」。这或许就是魅族大佬集体到J.Wong他家摊牌之后,他终于决定让魅族引进资本扩张的原因所在。
从去年一直到今年年初,魅族就好像改头换面了一样。以往每年一部新机的精品战略不但被彻底推翻,而且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也似乎是魅族在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存在感。以往年出货量往往只有百万级的魅族,在华丽转身之后近乎疯狂地达到了近千万级的出货量。很多事情,也只有你达到这一步之后才能够去做,所以魅族即便是为了这些,也势必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可能有人会说:「魅族已经不是原来的魅族了」。与以往黄章近乎偏执地为产品负责相比,的确现在的魅族已经会考虑诸多市场因素:「怎样把价格做得更加便宜?」「定价策略与产品定位该如何做?」「怎样营销才能让大家关注产品又不反感?」。经过一年多的摸索,魅族已经逐渐从一家像是小作坊的公司成功进化成一家成熟的手机硬件制造商。而在公共场合,我们也会看到拥魅族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难道不就是打脸所带来的吗?
锤子
说到打脸,我们恐怕不得不提到罗永浩这个名字。关于老罗打脸的事情,他其实自己都是「深有体会」的,否则《幸福59厘米之小马》这部他自导自演的短片中也不会出现他自己打脸的桥段。
就拿最近老罗在坚果特别版发布会上给雷军道歉的事儿来说,他绝对是那种立刻能承认自己错误并纠正的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讲:
我当年认为小米每周都在搞‘耍猴式’的营销,所以我还批评过雷军。
但经过近年来专业人士的培训后我才发现,很多时候在一个企业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并能控制产能之前,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想必罗永浩说出这句话时,心里的感触很多的。就拿锤子的第一款手机Smartisan T1来说,就是栽在了产能和良品率上面。而锤子随后发布的千元级品牌坚果手机成为热门抢手的千元机型,也遭遇过产能不够的问题。所以罗永浩这回终于自己当了一回雷军,自然知道雷军当初的考虑是什么了。
另外,像是什么「锤子手机售价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水粉色系是臭土鳖喜欢的颜色」「体面的企业不会用x99的定价拿消费者当傻x」,最后也都被他自己一一推翻。
锤子T1最后的售价是1980元,坚果手机也用上了所谓「臭土鳖」的水粉色系,售价也是基于消费心理学的899元和999元。你或许会觉得罗永浩的脸快要被打肿了吧?但是这样做得结果就是坚果手机终于在千元机市场杀开了一条血路,与红米/魅蓝并驾齐驱。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出货量数字,但就目前的走势来看,坚果手机年内卖个百万台还是不成问题的。
罗永浩的打脸行为,终于最后为他在一片红海的手机市场争取下了喘息的时间。有喘息时间,他就有机会去实现他未来想要做得事情。而暂时的低头,只是为了今后更加骄傲地抬头。
结语
虽然已经有上面那么多因为打脸华丽转身的例子,但这世界有赢家就有输家,一些不敢打脸或转变缓慢地企业就会被汹涌的浪潮直接拍死。
诺基亚是第一个被拍死的,黑莓现在也奄奄一息,好在他们现在都已经幡然醒悟,开始转向Android系统,只是这时候市场留给他们的空间已经不多。假如在另一个平行时空,诺基亚和黑莓能够早点醒悟,或许手机市场的格局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