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京东首次对外发布京东电商云战略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今年再次发布了全新升级的京东云的互联网+战略并且成立创新联盟。这一年里,京东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云能力以及整合了资源,以基础云(即底层云)、电商云、数据云多方面的服务出现,期望更好地打造互联网生态。
京东云服务方向的确定主要源于去年一年电商云对外开放之后,对这些企业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不少企业表示,运营模式不明确、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企业没有高价值的数据,很多云资源是无用武之地的。京东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将积累12年的经验(包括业务设计、物流配送等)都用于自己的云服务,事实上,也向企业开放仓储和配送之类的实体服务,更像是资源的共享。
可靠的基础云服务
京东的基础云服务可靠吗?如果你知道京东背后有超过5000人的技术团队在支撑着京东商品图片、订单、物流等200多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你可能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何况京东云还经历了618大促销的考验。
京东已经将包括京东商城、京东金融和京东到家的全部信息系统迁移到了自己的京东私云之上。如果你对安全还有疑虑,那就要听听京东云首席架构师杨海明是怎么说的,“JD.COM每天面对的安全攻击就很多,基础云的安全也是针对了不同场景进行了相应的防护,内部几千亿的业务都跑在了京东云上。”
京东云构建生态的决心也很强,采用的是开源的技术架构,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平台运营管理服务,提供企业标准工具组建,以及开发云应用标准开发工具。
京东云互联网+战略首选农业
京东总裁刘强东曾在谈到京东互联网+战略时,第一个就提到了农业。原因或许可以从他在公开场合的谈话中找到“去年国家工商总局抽检网上农资电商,发现某平台80%的农资都是假的,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看到很伤心”。
不能忽视的现实是, 农业产业附加值低,O2O对于供应链的要求高,尽管大量生鲜电商涌起,物流等问题却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互联网+的战略区落地农业难度大,京东云偏偏把农业作为了第一个重点领域,并且已经和首农集团签订了合作项目,为什么?
这就得看看另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了:中国有2800多个县,200多万个自然村,7.2亿的农民;但农村的消费资源却是匮乏的,消费远没有城市便捷,互联网化的程度低的同时也意味着潜力巨大的市场。杨海明认为电子商务发展到时至今日,众筹和预售的模式都非常适用于农业,农产品能够按需生产更容易解决盲目生产等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又也是长期困扰农产品生产的因素。这可能是京东云首席数据架构师杜宇甫看好数据云发展的原因,如果将农产品消费数据和生产种植数据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就就有很有可能被改变。
电商云>电商平台+云技术
京东云互联网+战略的目光主要投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上,电商云无疑是最大的助力。
电商云并不是要利用现有的京东电商平台来帮助农户、制造商卖产品,而是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融合了B2B、B2C、O2O模式在内的云解决方案,让农业企业、制造企业可以在本地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京东有别于其他电商企业、涉及到整个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的电商运营模式,使得京东从营销到客服完整的电商运营环节,到用户资源、商品资源、IT资源和仓储配送资源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建立了规划、建设和运营三步走的方针。
同时支持电商云的还有大数据技术。这也是在京东商城得到检验的,京东的搜索、个性化页面、消费者行为画像,都有京东大数据算法的功劳。数据服务的开放,可以让使用京东云服务的企业根据消费需求指导生产、减少库存,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促进资金良性周转。甚至在金融方面,京东云也准备在产业链金融方面为创新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社区经济也是目标
其实,我们从京东到家的出现已经可以看出京东对社区消费展开了布局:让生活在社区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两小时达(钛媒体记者在二线城市对2小时到达计划的观察在这里)。计划却不止于此,京东希望能助力本地的社区和政府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每一个最小区域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或是O2O平台,商品、服务都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
京东云与锋创科技园的合作,也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利用社区消费促使服务业的升级。在小的区域内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提高消费者对社区的依赖度与忠诚度,也能够减少物流和配送时间。商品服务只是最基础的传统服务,企业园区可以利用云化的平台提供多种类的服务,比如法务服务,可以由园区的某一家或是某几家法务公司来提供,园区其他企业需要法务服务的时候,可以像使用云资源一样按需付费,需要几小时就付几小时的钱。
京东云的初衷来源于如何将全社会的电商资源也变成像云计算资源一样进行标准化以后实现按需输出,每个电商平台都拥有大量却分散的客户、商品、供应商、物流、金融资源,甚至是广告、宣传渠道,汇聚这些资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我们总说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企业,但云计算火热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用云计算的思维打造整个产业的生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