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高颜值的一加手机X能成功吗?

   时间:2015-10-30 09:40:56 来源: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这次的一加手机X不再高性价比,但换来的是更高的颜值和优秀的手感质感。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机子能在线上为主的现在成功么?很多人都猜测惯例以数字命名的一加手机这次的X是代表什么,结果是呼应了邀请函上附送的陶瓷指环,一加手机X这次分别有双面2.5D玻璃版本和陶瓷版本,2GB RAM基础版售价1499元,3GB RAM版本售价1599元。

都是移动联通双4G制式,全网通版本和陶瓷版本售价并未公布。而会上还发布了号称媲美3000元耳机音质的一加金耳耳机,售价399元。

这次一加手机X配置上并没如当年一加手机和近期一加手机2那么惊艳,采用5英寸1080P AMOLED屏幕,前后双2.5D玻璃(陶瓷版则采用钻石切割),骁龙801处理器,3GB RAM+16GB ROM,800万+1300万像素摄像头,单LED闪光灯,2525mAh电池,双Nano SIM卡支持,其中一张卡槽可以选择拓展Micro SD卡。其中玻璃版本分为白,黑两种配色,黑色配灰色边框以及白色配金色边框,整个颜色调得更精准更漂亮。而陶瓷版本仅有黑色。两者尺寸一致都为140*69*6.9mm,但玻璃版仅重138g而陶瓷版则重达160g。

细节方面,一加手机X延续了颇受好评的三段式声音模式实体切换键,却没有使用USB Type-C接口,换回了传统的Micro USB接口,也没有指纹识别功能。

线上渠道走线下机型,能行吗?

一加手机X的配置确实并不惊艳,它与一加手机一代的配置非常类似,主要是屏幕缩小了,而一加手机一代在京东上售价仅为1399元,配置却类似一加手机X的1599元,而一加手机还是在去年中旬发布的,过了一年多,发了一款这样的新机,一加怎么卖?

当然,这次的一加手机X的卖点并不是高配置,而是颜值和均衡。在会上,刘作虎表示他是自己摸过最舒服的5英寸手机,双面2.5D玻璃带来舒适的握感,而金属边框雕刻了14道的立体纹路,使机身光线更美。另外陶瓷版虽然更厚重,但凌厉的边缘切割也是少见的体验。

关于为什么一加手机X采用骁龙801而不是骁龙808,刘作虎认为前者依旧是性能和功耗上最平衡的产品,所以继续选择了它。这个选择的结果就是,在AMOLED屏幕和2525mAh电池后,播放5小时20分钟的电视剧,耗电才49%,也就是能坚持约11小时的播放时间。

相机部分,一加手机X号称启动相机时间仅需0.25s,配合PDAF对焦0.2s。配合双ISP处理器,拍照整体体验更佳。号称连拍跟机关枪一样。拍照时继续快稳准的风格。

而说到陶瓷版本的一加手机X,刘作虎号称其标签为“昂贵”,可以当时尚品使用。相比之前的凯夫拉,竹子和木质,陶瓷更加独特而且有质感,锆宝石陶瓷硬度高达8.5,略次于蓝宝石。号称珠宝切割工艺,切割凌厉柔中带刚。还配了与一加手机2一致的五种材质,不过还为了保护壳而不是后盖。

可以看到,这次的一加手机X在颜值上和手感上提升很多,优秀的材质和一体化的机身带来的档次提升确实比当年刘作虎怒吼的“手感真TM好”要更加清晰和明了,即使在图片上也能轻松看出。

目前这类配置够用,颜值极高的机型并不少,最明显的莫过于vivo和OPPO在2499元档次的机型。与它们相比较的话,一加手机X的性价比可能更高。但是OPPO和vivo的这些机型之所以能在线上比拼性价比到红眼的情况下,仍然能在线下狂销,除了产品颜美够用外,优质的品牌宣传和口碑,强大的线下营销覆盖都是它们成功的主要原因。而相比之下,一加做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电商品牌,仅靠少量体验店和大量重视性价比的线上用户群,能否成功,还难以下判断。

对手方面,1099元的乐视1S和魅蓝metal既有优秀配置又有全金属机身;1299元小米4c则以高配置继续吸引人群,1499元起价的一加手机X,压力巨大。

走向国外是否好选择?

在发布会上,刘作虎主要展示了两个数据,一是一加手机一代上市后很快就售出了100万台,二是一加手机二代在海外的预订量超过了500万台。其实一加手机一直在国外表现都颇佳,曾经与CM合作推出海外版手机时,在美国的销量颇高,后来又进入了印度市场。如今一加手机X如果往印度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发展,也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毕竟在新兴市场,国产手机集团还是有很强的优势的。

当然,说到最后,一加手机X这个更注重颜值而不是高性价比的机型的出现,确实是一加的一个大胆尝试。虽然一加一直想做科技界的MUJI,而它的那些双肩包啊收纳盒啊等周边礼品确实很讨人喜爱,但要在主营业务上做此挑战,确实使面对国内市场手机血海的一个路子,是否成功,就看销量说话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