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合并之年”的2015年,从开年至今,已有多起合并大戏在互联网领域上演,有让人大呼神奇的,也有让人感到奇妙的,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奇妙他都已经存在。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 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活跃度与规模量双双突破历史记录。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计完成并购案例2110 起,同比大涨60.0%;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716起, 共涉及交易金额1,392.88亿美元,同比提高53.0%。其中 ,国内并购案例共完成1,890起,较2014年同期上涨64.3% ,披露金额的1,543起交易共涉及并购金额1,087.14美元 ,同比微增0.3%。
为此,网易科技梳理了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四大合并案例,以期为大家带来全面的了解。
先将时针的刻度调回2015年的情人节,有两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烧钱最疯狂的公司在那时选择在一起,从此“在一起”称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
一、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2015年2月14日)
合并背景:
2013年的年末,一场关于打车市场最火爆的补贴大战打响,恰逢腾讯大力推广微信支付,滴滴打车的支付补贴行为立刻出现在了市面上,风口的补贴、背靠腾讯的大力输血,让叫车出门成为全民的选择。
另一边,作为滴滴的竞争对手,快的打车快速做出反应,这家诞生在杭州的公司果断地选择了站队阿里,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在这时也急需找到抵抗微信支付的方法,快的成为其最好的出口,减免大战爆发。
疯狂的补贴成为2014年整年最热门的话题,在最疯狂的月份里,两家公司均因补贴行为而导致月开支高达数亿人民币。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在滴滴与快的为争夺出租车市场发动的“烧钱大战”中,双方共补贴超过24亿元资金。
于此同时,疯狂的补贴下也诞生了一大批刷单族,两家公司同时面临对手和刷单行为的夹攻;相关数据显示,刷单行为让两个平台每月浪费的费用高达数千万。
不过,补贴行为让两家公司快速在传统的出租车市场上切下蛋糕,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但是由于政策的调整,从出租车到专车服务的延伸成为一时间最热门的话题,高频切低频、用出租车的业务带动专车的业务,滴滴和快的都动用了一切资源投入专车市场。下半年,双方又将重点放在“专车”上。
但,专车市场面临更大的监管的压力,大量社会车辆的出现引起政府的关注;就在此时,新的竞争开始大量出现,易到用车、AA用车、神州专车、Uber,都于同一时间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在外部竞争压力、政策不成熟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下,加上长时间补贴导致的资本压力,最终两家公司的最主要股东--腾讯和阿里达成协议,让两家企业最终走到一起。
合并模式:
根据双方的声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同时,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双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二者合并后估值或达60亿美元。
合并变化
1.人员变化:
从合并至今,已经过了8个多月时间,从目前来看,滴滴在整合之后占据主导,快的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人员上看,快的的创始人团队已套现离开,此前的CEO吕传伟也在江湖上消失。
2.业务变化: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接受网易科技表示,快的的杭州团队将更多地去孵化创新业务,代驾、顺风车业务都是由杭州团队负责;此外,此前快的旗下的专车品牌一号专车成为许多新业务的试验田,对标Uber人民优步业务的快车业务也是率先在其产品上进行尝试,尝试不久就直接上线滴滴产品端。
在品牌方面,滴滴打车转型为滴滴出行,集合了快车、顺风车、专车、出租车等几大业务线,而快的打车、一号专车则被弱化,从产品更新上看,快的打车的安卓客户端最近版本更新据现在已经有3个月了,可见从产品和品牌上,快的被慢慢弱化。
3.资本方面:
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已经连续完成两轮巨额融资,共计30多亿美金融资,新公司估值达165亿美金。
合并影响:
滴滴快的合并,从资本、产品、人员、市场上都是大鱼吃小鱼的局面,占据主导的滴滴团队将老二的份额吞并,同时由于整合期等因素,也让Uber、神州专车等产品在市场上抢夺了一部分曾经属于快的的份额;不过目前来看,滴滴快的整合之后,备受关注的补贴大幅下降,曾经免费打车的现象几乎消失,补贴使用条件也更为严苛;同时,针对司机的补贴也在缩小,而随着政策的明朗,移动出行等具体业务有望得到政府的认可。
此外,滴滴快的之争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双方管理层的较量,滴滴在2014年引入前高盛的高管--柳青,其为滴滴后期的融资以及在整合互联网圈的影响增色不少。合并之后,柳青担任新公司的总裁,也一度传言她将是未来滴滴快的集团的接班人,不过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面否认了这样的说法,不过以柳青+程维的组合确实是目前滴滴快的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掌舵手。
二、58赶集合并(2015年4月17日)
合并背景:
在经过10年竞争之后,两家分类信息平台终于走在一起。
两家公司此前的业务处于高度竞争状态,58同城赶在对手之前于2013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并且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腾讯的支持。
在业务拓展上,58同城显得更加激进,并购中华英才网、安居客,以及投资大量O2O企业如e代驾、呱呱洗车、美到家、土巴兔等,将其整合进58到家业务体系;另一边,在合并之前,赶集一直发力招聘和二手车业务,并对外传递将于2015年赴美上市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能否同时容纳两家业务相同的企业值得商榷,毕竟此前优酷、土豆就是很好的案例。
此外,由于双方都在重金押注O2O,很多业务无论竞争也好,投资也好都在暗自进行,同样因为竞争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合并模式:
根据合并协议,58同城将战略入股赶集网,同时双方将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58同城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代价是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合并之后,双方的创始人同时担任58赶集集团的联席董事长以及联席CEO。
此外在公司估值上,58同城除去投资业务、金融业务之后,与赶集网按5:5比例注入独立的新公司。
根据此前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向网易科技表示,相比较滴滴快的的合并模式,58赶集将是采用联邦制,两个创始人分管不同业务,另外在大量新业务上双方投入共同的资源来扶持发展。
合并变化:
1.架构调整:
从4月份宣布合并距今已经进过6个月的时间,双方的业务进行了大量的整合,从此前内部透露的新公司的架构体系上,集团由姚劲波、杨浩涌管理,下面分设多个事业部,其中58将原有几大业务线注入新公司,新增了58白领招聘及中华英才网的业务,而赶集新增几个板块--快招事业部、新业务事业部、好车事业部,仍由赶集高层负责。
2.业务整合:
从近日的品牌更新来看,赶集好车已经更名为瓜子二手车,已经是独立的业务;杨浩涌称,瓜子二手车业务未来很有可能分拆向公开市场进行募资。同时,双方的招聘业务也开始进行整合,赶集旗下的洗车业务也与58投资的呱呱洗车进行了整合。此外,合并之后的58到家业务,也独立获得了阿里等投资人的融资。
姚劲波和杨浩涌在出席网易未来科技峰会时表示,双方合并之后每年将会节约大量的市场投放,以及在渠道竞争的费用,这些钱将会投入到创新业务的发展。
合并影响:
58赶集的合并,投资人的支持以及双方对于未来的判断是走到一起重要的前提;由于过去竞争加剧,双方在市场投放上浪费了大量的费用,合并之后节约了大量这样的费用。
另外,进入后期,双方在具体业务方向上出现了分叉,58专注到家、房产,赶集专注招聘、二手车;双方合并之后,传统分类信息业务整合之后对于市场将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垄断,但是新业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还需要面临大量创业公司的竞争,快速发展需要双方合力。
相对于滴滴快的合并中快的一方管理层出局,58赶集双方的创始人以及管理团队目前并没有大量流失,这也从侧面印证双方在业务上各自独立发展的空间和需求仍然大量存在。
三、美团+大众点评合并(2015年10月8日)
合并背景:
1.条件:
一家是创立了5年的生活服务团购网站,一家是创立了10多年的吃喝玩乐平台。团购让大众点评从盈利走向了亏损,也让双方的发展都陷入了瓶颈。
2.资本:
从背后资本上看,美团虽然有阿里支持,但阿里要的是招安而美团却不肯屈从,无奈下阿里重启口碑下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边大众点评得到腾讯战略投资,从资金和发展上都不缺钱。此外,双方都有红杉资本早期的投资,可以猜测的是红杉在此次交易中充当了重要作用。
3.业务:
从业务发展上,美团在电影票、外卖、酒店三条业务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每条业务线都有竞争对手存在;大众点评则更加专注在餐饮上,投资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扶持饿了么对抗美团。
资本上,双方都已经完成了大额的融资,但是团购的低毛利,以及人员、市场等费用陡增让美团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新一轮融资的难度增加,而大众点评这边也面临发展的抉择,去团购化的同时如何能盈利是个问题。
4.外部:
不久之前,百度宣布投入200亿人民币大举进军O2O市场,百度糯米来势汹汹;另外,阿里新口碑也宣布重启,以及类似京东到家、58赶集等到家业务对美团产生冲击,也是外部产生合并的原因。
合并情况:
双方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合并,以5:5的比例注入新公司,各自创始人王兴和张涛任联系董事长兼CEO,此外双方公司将保持独立运营。
合并宣布距今时间较短,业务上的合作并没有清楚的展开,未来尚有待观察。
合并影响:
1.补贴减少:
对于两家长期亏损的O2O企业,合并能减少双方在补贴等市场行为上的投入,但是本地生活服务是万亿的市场,两者相加依然占比甚小,此外还有竞争对手穷追猛打。
2.人员层面:
另外,双方相加员工多达3万人,整合之后如何优化人员将是关键;此外,屡次传出张涛将套现走人,但这一情况在短期不太可能。
3.资本层面:
双方合并之后更加便捷的在市场获得资金,类似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大量的资本汇集,传闻双方将宣布新一轮数十亿美金的融资。还有就是,在资本市场的选择上,大众点评多次传出在上海的战略新兴板上市,而美团这边,由于在美国标榜的企业发展并不顺畅,双方合并之后的公司下一步去哪里还需要考察。
四、携程+去哪儿因为百度走到一起(2015年10月26日)
交易背景:
在上季度财报公布之时,去哪儿宣布终止了对于携程并购的邀约,携程也宣布停止与去哪儿的谈判,这被外界认为双方都将继续独立发展;但,在去哪儿大股东百度的撮合下,双方还是走到了一起。
双方过去在业务上大量竞争,其中以酒店机票等标品业务上的竞争尤其明显,去哪儿上市至今无法盈利,年亏损达27亿人民币,反观携程因为去哪儿在市场的投入,被迫加入补贴大战,在去年四季度出现破天荒的亏损,这被外界认为双方竞争已然白热化。
双方走到谈判桌已经多次,历时长达2年之久,但是双方背后的在股东层面相对分散,多是二级市场流通的投资者,于是百度充当了说客。
交易情况:
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同时,携程董事会主席兼CEO梁建章和联合总裁兼COO孙洁等四位携程高管将被任命为去哪儿董事会董事;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和百度副总裁及投资并购部负责人叶卓东将被任命为携程董事会董事。
百度将去哪儿的控制权转让给了携程,使得自己成为携程最大的机构股东,但是由于宣布突然,并且两者都是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任然需要持续关注。
携程CEO梁建章表示,去哪儿将独立发展,双方将保持独立,在业务上依然会有竞争。
在去哪儿这边,由于创始团队已经失去控制权,百度主导让其失去自主性。庄辰超在内部信中表示,去哪儿所有在职员工所持有的股份和期权现在及未来可以1:0.725的相同比例置换成携程股份。
庄辰超还称,去哪儿网独立发展计划不变,后续将与携程协商双方公司的协作/竞争机制,各自选定并加强主攻的市场,为中国在线旅游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交易影响:
1.机票酒店业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线旅游的PC竞争终局,携程+去哪儿在机票酒店业务上成为行业的垄断,但是在更广泛的旅游上双方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同时需要面对途牛、同程、驴妈妈等竞争。此外,还有凯撒、众信等传统线下旅行社虎视眈眈。
用户端,在过去一直竞争的机票酒店的补贴将会消失、或者慢慢减少,对于用户来说实惠不再。
2.百度获利:
作为交易的重要一方,百度在O2O战略中抢得了重要的旅游入口,从资本市场的反馈上,交易当日收盘,利益三家统统迎来了近期最大的涨幅。不过,未来的整合、人员的整合,管理团队未来如何仍需要时间观察。
总结:
四大交易,都同时发生在用户生活关系紧密的服务领域,具有天然的O2O属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支撑,在业务发展中长时间的高额补贴、亏损换规模现象让投资人对于未来发展产生了犹豫,从而促成了双方的合并。
滴滴快的实现了大吃小,58赶集联合发展、美图大众点评以及去哪儿携程由于交易刚宣布,整合还需要时间,不过从目前了解的状况看,依然会有一方管理层出局的状况将非常可能出现。
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大量的合并案例,以上四个合并案只是代表;但,高度竞争的行业出现大量的资本意志的合并,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套用一句用烂了的话,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更坏的时代”,今天依然无法预计明天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