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五毛特效确实带感,但Magic Leap 的视频可能造假

   时间:2015-10-30 11:32:1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导读

Magic Leap公布了其最新技术视频,有人称赞有人不明觉厉。去年谷歌曾牵头对它进行5.42亿美元的投资。在上周有消息称它即将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使该公司估值一跃达到45亿美元。在本周一,又有消息称Magic Leap正在与阿里巴巴谈判,有望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阿里巴巴的2亿美元,总融资或能突破16亿美元。到底这家公司掌握了什么黑科技?它被喻为微软HoloLens的最强劲敌。它的技术真的那么厉害?且看国内相同领域技术创业者——蚁视CEO覃政关于Magic Leap的分析。

问:Magic Leap公布了最新一轮融资计划,据说高达10亿美金,也就是说,如果成功的话,这家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一年会在美国狂卷16亿美金。这其中不乏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的豪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答:众所周知,谷歌就是美国科技创新的中心,而谷歌自从2012年发布谷歌眼镜GLASS,到2015年宣布GLASS项目停止面向消费者,转而针对行业用户,其实就是战略性放弃了这个项目。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饱受诟病的GLASS惨不忍睹的显示效果,画面小,眼镜斜视,分辨率低,跟现实根本无法结合,完全称不上是增强现实。因此,可以想象,谷歌在14年碰到MagicLeap时,是多么的激动,简直是看到了未来科技之光,因为光场显示技术就是为了完美的头戴式视觉体验而生的。所以谷歌在14年下重金投资了MagicLeap之后,放心地停掉了自己的GLASS项目。

问:那么这个Magic Leap一直宣称的数字光场显示技术(Digital Light-field)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技术又如何能被谷歌钦点,成为未来头戴式显示技术的关键呢?蚁视去年在发布会上宣称自己的复眼光学技术(CEO技术)其实就是一种Light-field光场显示技术,这个有什么区别吗?

答:没错,蚁视的复眼光学技术,其实就是光场显示。所谓光场显示,就一定要显示出光学场景的全部方向的光线,包括各个距离发出的光线,因而又被称为全息显示。

光场显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显示不同深度的图像,因而显示出来的场景,是天然带有景深的,有近景,也有远景,同时当你去观察近景或远景时,都可以看到真实的聚焦和失焦效果。完全跟真实的场景一样,区分不出来。这种效果的实证,MagicLeap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展示,而蚁视在2014年底的发布会上,已经展示了这种技术的效果:

蚁视的光场显示技术同时呈现近景和远景

反观传统的显示技术,包括谷歌眼镜、Oculus,都只能显示出一个固定的显示平面,因而焦点是固定的,这种显示方案,从根本上不太适合用户长时间观看,就像3D电影一样,是不适合长时间观看的,因为它从对焦这一人眼的自然反射角度来说,是一种反人类的技术。因此Magic Leap近一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抹黑Oculus,说他们这种显示方案是不OK的。

而光场显示技术,通俗一点说,就是它能同时呈现多个显示平面,如下面这张图,可以在人眼前方,同时显示从近到远依次叠加的5个平面,而目前蚁视的光场显示技术,已经能同时显示10个平面。因而能够显示出具有连续体积感的实体,在空气中真正产生全息的效果。今后,在评价头戴显示器的参数时,除了分辨率Resolution和视角FOV,还有一个关键的参数,就是他的显示层数,即Depth。

光场显示的深度Depth概念

Magic Leap的显示光机,据称是采用类似外科手术腹腔镜类似的机械结构,进行各个方向的光束投射。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举着一个手电筒,朝着天花板快速地挥舞手臂,如果他挥舞地足够快,就可以把天花板均匀地照亮了。这个人和手,就是这个微型投影装置的核心部件,而天花板,其实就是人眼的视网膜。这个就是一直传得神乎其神的视网膜投射技术。

Magic Leap利用一个投射单元,事实上只能实现普通的头戴式显示,而如果他想实现光场显示,其实是需要第二个技术要点,就是阵列式投影技术。这个技术方向要求很多个相同的投射装置,密集的排列,来模拟各个方向发出的光线,从而在人眼的视网膜周围(注意,不只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场投射区域,来模拟不同景深的视觉效果,这个才是光场显示的真正奥义。蚁视的复眼光学,就是模拟昆虫复眼,直接进行阵列式光场投射,其实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这个技术方向,蚁视早在2012年3月就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在2013年就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2014年底提出了HR全息现实的概念。而MagicLeap的专利也都主要集中在2013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

问:现在各种R的概念层出不穷,你能给我们梳理一下,到底这些R有什么区别吗?

答:好,目前已经公布出来的R,主要有这些,VR、AR、MR、CR、HR。

VR,顾名思义,就是虚拟现实,全沉浸式体验,第一个阶段。

AR,就是除了能看到虚拟的物体,还能看见现实的物体。相当于在现实世界出现了一些增强的信息。

MR,是微软为Hololens提出的概念,意为混合现实。他的意思是,除了能看到现实世界,而且虚拟物体是混合在现实空间中的,跟现实世界绑定的,比如桌子上有个苹果,当你靠近桌子,苹果也离你更近。这种效果除了光学显示,还需要精确和实时的空间位置追踪功能,包括显示世界三维结构的重建能力,微软利用自己强大的全息处理器,解决了这个问题。

CR是Magic Leap提出的一个概念,C代表着电影,这意思是说,像电影特效一般真实的显示效果。其实这个概念很模糊,但既然说到电影特效,那么就必须是看不出假来的,不能随便一个五毛特效,也说是CR。因此,显示出来的虚拟图像,必须完全严丝合缝地跟现实缝合,而且颜色和亮度都要非常自然。

HR是蚁视提出的,全息现实,这个概念其实和上面的CR基本一致,只是换了个名字,都是说的基于光场显示的头戴式技术。其实蚁视蛮朝前的,在微软之前提出了HR,本来HR这个词天然就应该配合Hololens出来的。结果被蚁视抢了先,微软只能生掰硬造了一个MR出来。蚁视把HR定义为采用光场采集和显示技术做成的一体化头戴式方案。

蚁视的HR眼镜,有一个明确的要点,就是图像的显示效果一定要真实逼真。透过眼镜看到的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都是由计算机处理过的,因此看起来效果是一样的。而真实光线被采集到之后,可能被替换为一束虚拟光线,因此,进行虚拟和显示的缝合时,是非常逼真的。简单来说,传统的增强现实或透过式显示技术,显示出来的虚拟图像,一般都是半透明地浮在空中的,而且亮度极高,这样的话让人发现不了他其实是半透明的;而HR显示技术,就有可能显示出亮度跟自然物体一样的虚拟物体,因而真正能做到分不清真实和虚拟。

问:对这次Magic Leap放出的一段据称是直接透过设备拍摄的图像,你怎么看?

答:其实这个视频,就很好地呈现了之前我说的五毛特效的概念。这个跟Magic Leap一直宣称的CR技术应该达到的效果相差甚远。

Magic Leap发布的视频中亮度偏高

首先,显示的图像亮度太高不自然,有理由怀疑,如果亮度降下来,就会呈现出半透明的显示效果,这就是明显的AR方案,而不是什么CR光场显示方案。

显示的画面并没有景深变化

再次,画面中虚拟物体的抖动很厉害,并不稳定,因此也很容易让人分辨出虚拟物体的虚假。

综上所述,他们这次拿出的方案,只能算是AR,充其量算是MR,完全达不到CR或者HR的高度。

总而言之,这次放出的视频,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Magic Leap一开始说,“我们可能十年之内也拿不出成熟的产品”。现在又改口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生产百万级的产品”。这是因为,他们目前如果真的要量产,也就能产出类似增强现实的产品。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拿了投资人的钱,总得先干出来点什么东西吧?哪个投资人能等你十年呢?这也是我们蚁视的困扰,虽然有着远期的超黑科技,但是也不确定何时能够大规模量产,不如还是先做做眼下的产品。于是蚁视推出了VR系列,未来可能还有AR系列,真正什么时候到HR系列,那还要等整个产业的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价值几十亿美金的Magic Leap,已经沦为了一家AR眼镜公司。他们何时才能推出真正的CR眼镜,或者说蚁视何时才能推出真正的HR眼镜,可能还需要很久很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