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BAT掌阅多看京东为何都在争夺数字阅读高地

   时间:2015-11-16 10:11:51 来源:砍柴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的一段时间,数字阅读领域出现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先是一直致力移动阅读的掌阅推出了硬件产品,紧接着BAT巨头之一的腾讯推出了微信读书,苹果也上线了ibook,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苹果推出自己阅读没多久,豆瓣阅读及多看两个APP被App Store下架。

另外,对于数字阅读这块领域,百度、阿里也未曾放弃,虽然传完美世界以12亿入股百度文学占股60%,但这也是为了将丰富的文学IP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随着小米拿下多看、今年年初阅文集团的成立以及京东对于图书生态的逐渐重视,巨头及大亨们对于占领这块制高地,一直都有着一种执着的精神。

用户量之多,蛋糕之大,谈何放弃

其实一直以来,在巨头们眼中,数字阅读领域都是一块大蛋糕。尤其是自智能机时代开启后,移动大潮促进了移动阅读的普及,也同样凸显移动入口的重要性。但显而易见的是,作为文化大国,我国的人均阅读量虽然并不高,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小康,人们开始更多的对于文化、素养以及内涵的提高等等方面有着更高需求,而最简单易行的便是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眼界及知识存储。

就在几日前,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指数综合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北京市数字阅读率为78.18%,较2013年增长了30.95个百分点。其中在数字阅读的各种载体中,手机更是重要载体,有73.95%的北京市民通过手机阅读,其中,还有81.79%和78.79%的人通过手机阅读数字报纸和数字期刊。

在这个得用户即的天下的C端市场中,数字阅读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要放弃这块蛋糕并不容易,这也造成了诸多互联网巨头即使是烧钱也要留住这块市场的现象。

商业模式渐成长尾效应是最大诱惑力

伴随着国内用户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一直烧钱的移动阅读市场终于开始享受回报,而此前在摸索商业模式的路上,同样夭折了不少企业。目前,移动阅读市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形式,即运营商的电信系阅读、BAT系阅读以及以掌阅为代表的独立垂直阅读。

目前,数字阅读主要的盈利方式以付费阅读为主,以优秀的内容导入用户。以掌阅iReader为例,其从塞班时代开始,积攒了大量用户,并且在付费阅读方面先行开启了探索。然而起初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其也一度濒临绝境。但所谓有内容的地方即有观众,其对于版权和内容版式等方面的坚持,最终寻找到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巨头冲击下从未融资且活的很好。

在数字阅读领域,另外一个盈利点即是IP转化。以《花千骨》为例,其接近200亿次的播放量,同样带动了原创小说的火热,在QQ阅读、亚马逊上其原创小说的搜索和下载量均名列前茅。而腾讯也看准了这一点,其下腾讯互娱对于IP方面的开发更是孤注一掷。这种一次创作、多次利用、版权获益的模式,是对巨头们最大的诱惑力。

以上种种更是让人不可否认,阅读市场经过了长久的用户习惯培养之后,具有的长尾效应将会给厂商们带来长久的效益,但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市场,站住脚跟并不容易。

难攻难守的数字阅读,被垄断可好?

然而在数字阅读这个领域,企业们经常是来去匆匆,大量的企业进入也造成了大量的企业消失,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其在构筑行业壁垒和硬实力方面的不足。京东不久前召开发布会,发布“悦读3.0”战略,强调了用其强大的物流技术体系打破区域壁垒,连通和提高行业效率。掌阅也在今年的下半年推出了其电纸书硬件产品,并支持了纸书购买,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内容,打通整个数字出版及实体出版的产业链,进而构筑行业的生态圈。

但之所以数字阅读领域难以攻入,除了用户方面的累积之外和版权的引进,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内容的把控。如果想拥有优秀的内容和出色的排版体验,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而这也是很多数字图书企业没能走到最后的最大阻碍。

其实,在数字阅读领域中,想要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可能并不容易,最核心的立足之本还是要回归到体验当中,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巨头们对于该领域的执着,是好事,也是坏事。有了巨头的加入,对于整个数字阅读行业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来讲,相对于垂直企业,巨头虽然实力雄厚,却没有更多精力将其做到极致,又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步和弱化。

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百花齐放的竞争,这两年BAT的快速扩张和收购令不少企业陷入了对资本市场的极度追求,望那些还在努力奋斗的垂直企业,且行且珍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