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红米Note3发布会:雷军致敬罗永浩朱军的背后

   时间:2015-11-25 09:41:49 来源:创事记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这是场号称“小米压轴大戏”的新品发布会,但却仅有一款千元机。而用数字解读,雷军在会场共带来三款产品、发布当日凌晨1点仍在发微博晒加班、在结尾熬了20分钟心灵鸡汤,几欲落泪同时。雷军在发布会上的风格上效仿了朱军,宣传口号上差点致敬罗永浩。作为如今国产手机第一把交椅,此次温馨结尾背后,多少透露了国产手机共有的一些无奈。

最好的时代

1199、1099、合约价899,这是一年半以前在宁夏街边手机店门口惯常见到的宣传海报。没有扁平化页面设计和抖包袱式文案,黄纸红字或者白纸红蓝字上主角是红米note-一款网上售价799的网络神机。那年,重拾互联网思维,开打价格战的魅族还小声嘀咕"线下渠道手机加价合理性"。

细细想来,那是互联网手机最好的时代。靠产业链整合,第三方独立ROM,互联网营销,你就能很好的存在于这片市场。然而这一切随着互联网入口一去不复返,而所谓世界熙熙皆为利来,混迹在手机圈的这些厂商其实也不过名利二字。具象解释这两个字,一个是溢价,一个是出货量。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苹果第三季智能机出货量4800万部,市场份额14.5%,但占到了94%的利润。均摊之下,国产手机厂商能拿到的部分不言自明。没有溢价,手机只能沦为附属品。

自然,硬件不挣钱背后是“抢用户”这条准则。“PC时代靠流量变现,如今则靠用户变现”,秉承这一准则,苹果在这6年靠iOS市值翻了10倍;而魅族嗑药般一月一场发布会,不过是阿里想要手机里面绑定的淘宝账户。

新产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早在小米今年估值450亿美元之前,笔者就已经看到无数新面孔。这里面有传统渠道转型而来的一加、IUNI;有烧跑车开黄腔的奇酷、随口造词的乐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在拿着大笔钱的时候迅速占领市场——卖低价啊!

于是在这个准入门槛低,设计完成度非常高的行业里,你每天都能看到新面孔;除产品雷同外,相似的还有宣传口号。他们有的强调设计、有的突出造价和性能,当然归根结底要扣到性价比这顶帽子上。网络话题式营销+便宜,似乎谁都是第二个小米。

窘境

发稿前的这一个月,属于千元机;千元金属、千元指纹、千元安卓王子、千元旗舰,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手机优秀体验终于下探到千元,利润空间也近乎于零。此次红米Note3金属+指纹价格下压到899元,这是用户的狂欢,可是互联网手机厂商却不见得能笑出声。

以小米为例,年初各版本小米Note发布,作为今年唯一旗舰,如今销量仍旧是迷。而下半年红米Note2、红米Note3、小米4C接连登场,很明显在互联网这个相对公开透明的市场,利润被逐年盘剥,而此前提到的高溢价更遥不可及。但是这可能仍不是问题最核心的部分,合上电脑,你能看到另外一些景象。

“我看你们这没小米魅族”“恩,那些一般都网上有买,笔者这买的比较好的是苹果、华为还有三星”走了北京几家家电城,答案却高度统一。线上如此热闹,线下却几乎见不到影子。而这种状况,还仅仅是在北京。

“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而不是苹果”“苹果没有**名声大啊,用起来也费尽”。这是某电话咨询中心打给某县城的一次对话,作为苹果粉,Call center工作出身的王二对以上对话习以为常。“每天你都会发现地域之间,宣传差异造成对事物认识会如此不同”。

如果把这三件事放在一起看,似乎会更明朗些。对于互联网品牌,渠道一直不是其主攻方向;如果一年半前,如小米者还能依靠价格和名声有着大把黄牛做线下。到如今千树万树开,千元神机又供货充足,互联网手机竟放弃了整片线下市场。

作为参考,某品牌在互联网可能定价约1000元的产品,由于主攻线下市场,售价在2000元上下;基于这一价格,目前该款产品线下销售数据日均在3—4万台左右。而事实上,无论今天雷军在那几寸方圆的平台上如何打动人心,却依旧触及不到线下分毫。

“新国货”的尝试

降价换取线上销量,微利又很难有精力去打通渠道,这似乎成了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底互联网手机缩影。赶在发稿前几日,某互联网新秀传出削减线下店面消息,这种恶性循环似乎又到了新一轮,想来这些并不是雷军口中“我所向往的”。

不过笔者也注意到,小米在这下半年再次把“新国货”作为宣传点,百家初创型企业合作,旗下自有产品和生态链产品看似是下了一盘大旗。另外小米MIUI作为核心目前更是支撑了不小的销售任务,今天把游戏拿出来单独展示自然也有所指。

另一方面,荣耀作为新品牌在今年也将一部分重心转移至线下;一加更是逆潮流把一加X定到1499元。前者有500强余荫,后者海外市场表现良好,至少并不是所有人都想一同从疯狂走向灭亡。而这其中,小米所拥有主动权,无疑更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