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0奇酷手机青春版完胜红米Note 3的三大优势

   时间:2015-11-25 11:08:3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24日下午,千元机市场又迎来了小米公司的新一代作品——红米Note 3,这在手机市场上引起不小的震动,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在此时推出红米Note 3未免过于仓促,而等待已久的小米5却不见踪影。

而喜欢关注手机的消费者却忍不住拿红米Noet 3与360奇酷手机青春版对比研究了一番。360奇酷手机青春版和同样是金属指纹千元机的红米Note3,究竟两款手机谁能从中脱颖而出呢?

在对比中,至少发现360奇酷手机青春版的三大优势。

NO.1:外观工艺且看简约and细腻

近年来,金属机身已经成为品质手机的标配,而同为金属机身的手机,因材料不同,所以成品的制作工艺、手感等有很大区别。

根据小米官方表示,红米Note 3是小米推出的首款全金属手机,其采用120号细砂材双面喷砂,官方表示这是原汁原味的金属触感。

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红米Note3虽然用上了金属机身,但却是十分廉价的三段式金属设计,用的是普通的铝合金,因为薄所以壳子强度差,不耐摔。普通的铝合金也就是铝合金门窗那种材质,不会好到哪里去。

相比之下,360奇酷手机青春版使用的航空镁铝材质,使铝材金属色泽和抗腐蚀性和镁的轻质量,高刚性和高强度有效结合。另外,通过刀锋工艺使得360奇酷青春版的天线盖、卡托与金属机身达到零缝隙贴合,这种工艺能够使得金属接触面更为平滑提升手感,也避免了因缝隙而进灰的可能,侧面倒角方面也尤为细致,在各种加工打磨上及其细腻。

在屏幕方面,两款手机都为5.5英寸的手机,屏幕分辨率也很一致。但360奇酷青春版很明显在2.48mm的边框上比3.73mm的红米边框窄很多,在加上360的大屏占比上更具优势。

NO.2:功能配置360奇酷新兴品牌更具诚意

在配置上,红米note3搭载了号称联发科旗舰芯片的Helio x10,它的性能是目前MTK系芯片中属于中上的。360奇酷手机青春版搭载的MTK6753,在用机体验中并没很大差别。因为决定手机运行速度的不止CPU,还有诸如运存、系统等等。

360奇酷青春版比红米Note 3还在内存上多了64GB的可拓展内容,使得360奇酷青春版的容量更大,内存更充裕。尤其是对于爱好拍照、玩游戏的用户来说,可扩展内存也意味着能够拍更多照片,玩游戏更快。

而在拍照功能上,很明显在基本的流行市场800W像素的前置中,红米Note 3没有跟上潮流,只有5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则显得有点寒碜了。更别说同为1300W的后置摄像头,360奇酷是6P镜头,而红米只有5P了。

此外,在全网通盛行的时代,360奇酷有双网通和全网通,而红米Note 3却并没有全网通配置,很明显在制式上,红米Note 3也甘拜下风。

NO.3:系统创新岂止安全,红米普通奇酷卓越

在系统上,红米Note 3适配MIUI7系统,其可为系统提速系统响应提速30%,并提升25%的续航时间,同时加入了巨无霸大字体、宝宝相册、动态来电秀等功能。但实际上,从之前的MIUI 7的发布会来看,其依旧是基于Android 4.4版本来开发的。

360奇酷手机青春版所搭载的系统则是基于Android 5.1.1版本深度定制的360 OS系统,在安全性方面更是不容置疑。360奇酷手机青春版内置财产隔离系统,隐私空间,又加入APS决策系统,让安全更贴心。

尽管在MIUI 7中也配备了隐私功能,拥有短信和相册的私密模式,但据网友反映,MIUI 7这些隐私功能并不实用,因为私密短信和私密相册的入口能够被找到,而在访客模式下点击限制的应用,会弹出输入密码的提示。在状态栏上还会有一个帽子的图标,这样的人隐私不免让人一眼看穿,到时候只会更加尴尬。

另外,360奇酷青春版还支持双微信功能,一部手机可同时登陆使用两个微信账号。这也是在红米Note 3中所没有的创新功能。

从拍照方面来看,红米Note 3仅仅是简单的36级自拍美颜,这和在手机中装一个美图秀秀之类的软件功能差不多。但360奇酷青春版则支持脸龄拍照功能,可根据年龄、性别、肤色进行智能美颜,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就目前的对比情况来看,红米Note 3要想战胜360奇酷手机青春版,不管是从外观工艺还是配置性能,乃至创新黑科技和系统安全性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悉,360奇酷手机凭借出众的产品体验,在今年双十一上获得了整体销售量超16万台,天猫双11销售量排行第四、销售额排行第五,京东双11国产手机销售量排行第四的佳绩,成为了今年双十一上手机行业最大的看点,也因此跻身“花旗小妹”手机新格局之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