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钧泓
在合并7个月之后,58赶集集团还是如同业界预计一样迎来了“你退我进”局面:杨浩涌宣布卸任58赶集集团联席CEO的职位,退出集团公司的具体管理岗位。
正如此前宣布合并当天媒体沟通会上所言,在合并之后姚劲波杨浩涌将会共同管理新集团旗下的不同业务,在经历整合和磨合7个月之后,58赶集集团将会重新上路,而这个重担将独立交给姚劲波。
卸任CEO之后杨浩涌也没闲着,第一时间投身自己在合并之前力推的项目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前赶集好车),这表明杨浩涌内心一直盼望能带着旗下的业务去敲钟,他甚至为瓜子掏钱融资,个人出资6000万美金。
从双方的公告上看,即使是独立的瓜子也与58赶集集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58赶集将持有46%的股份,并还将集团的资源注入其中。此外,双方合并之后一系列新业务的独立越来越清晰,针对大学生兼职的孵化项目斗米兼职、针对企业租房的好租业务,还有双方合并产生垄断的业务等。
但是,并不是在合作之后,双方就能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较传统的分类信息业务,58赶集集团大量的业务向下沉,大量介入线下服务环节,从一个信息平台向服务综合性O2O平台演变,模式越来越重,或将成为其发展隐患。
O2O多维度竞争 资本承压
随着合并达成,过去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但任何模式业务完全相同的合并都不意味着能直接带来1+1>2的局面,甚至等于2都很困难,这对于58赶集来说是必须面对的难题。例如,在整合之后,赶集的洗车业务不得不面临裁员的难题,而在58这边,传统信息业务合并之后,必然将流量和业务投入两者中更具有优势的一端。
所以,对于合并的效果,谁也不敢保证就是完美,在经过近7个月的整合之后,双方在许多业务线上仍有不同意见;不过,随着一方管理层的重新出发,这样的管理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回到业务层,抛开目前已经分拆的几个业务线,58赶集集团大力涉足线下,将面临多个维度强力的阻击。
首先,58到家业务已经完成阿里、KKR的巨额融资,但是具体业务上,目前依然有大量创业公司在进入,而且区域层面的竞争还在持续。对于58到家来说,如何在拓展和竞争上进行平衡将尤为关键。
其中,在拓展层面,58到家业务必须摆脱过去线上传播为主的节奏,而回到线下,无论是人员招聘、培训、服务规则的建立都是漫长的过程。
另外,O2O业务虽然关注度高,但是对于平台来说,并不能产生很好的营收,补贴、价格战都将使业务本身长期处于亏损状况,这个业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将处于亏损的状况。
因而,与其说是主动拆分,不如说对于58赶集集团来说考虑业务实际本身。其现金流并不充足,对于多条线作战的考虑来说,分拆独立审核、独立融资是一个对集团影响最小的方式:根据此前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58同城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以及短期投资总额为4.557亿美元。
集团新业务增长点在哪里?
58赶集分拆自然是快速拓展业务的方式,从合并之后分拆就在加速,除了二手车业务是类似将双方的二手车业务整体剥离,其他好租、斗米兼职都仅仅只是大类目下的一个细分品类,不过不排除未来还有更多品类的分拆。
杨浩涌曾向网易科技透露,集团自己做的业务最多也就20个左右,其他业务将更多交给合作伙伴。但从姚劲波的内部信中看到,集团所剩几个主营业务就是围绕在传统分类信息比较高频的业务,以房产、招聘为主,汽车业务则被淡化,金融业务依然处于模式摸索中。
从未来角度看,58赶集集团几个传统业务线都是采用传统的信息模式,在O2O大潮下,未来的影响力还能有多少还需要关注。比如房产O2O项目上,大量创业者、传统玩家在接入,下一步的58赶集是该往重模式发力还是依然坚持流量分发?
传统的品类能持续给集团带来源源不断的营收,但是这部分营收的增速或许将无法弥补新业务拓展增长带来的亏损扩大,集团将继续承受投资人的压力。
从58赶集股价上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4月分宣布合并之时,58股价曾一度高涨到83.71美元/股,但是目前已经回落到宣布合并之前的股价,今日开盘报55.40美元/股,距离最高点已经下滑30%左右,可见资本对于合并在热炒之后回归冷静。
从未来长远看,新58赶集集团如果无法拿出新服力的营收表现,资本市场将会长期处于忽冷忽热的状况,并不利于其更多的资本动作。
随着合并的正式落地,58赶集集团的最主要投资人腾讯如何来对待这个干儿子也将尤为关键,此前腾讯仅仅开放了QQ的资源给予58,未来微信端能否给58赶集带来更大的资源呢?甚至,58在多个业务上,寻找了外来资本的投资,是不是认为腾讯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呢?
1+1>2的故事还需要等着姚劲波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