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卸任58赶集联席CEO 杨浩涌为什么押宝二手车?

   时间:2015-11-26 09:40:12 来源:极客公园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卸任58赶集联席CEO 杨浩涌为什么押宝二手车?

一山不容二虎,在合并、收购新闻不断的互联网圈子里,一方 CEO 淡出管理层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剧情到了 58 赶集这里出现了反转。

昨天,赶集 CEO 杨浩涌宣布退出新成立的 58 赶集 Co—CEO 职位,个人投入 6000 万美金到瓜子二手车业务当中。与此同时,瓜子二手车作为独立的公司从原有的 58 赶集中分拆出来,以杨浩涌为代表的管理团队将持有瓜子超过 50% 的股份。

杨浩涌解释了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4 月份发布合并的消息以来,我们开了无数次的会讨论如何整合,如何提升运营效率,现在整合已经告一段落。一个已经占据 80%、90% 市场份额的公司,我觉得不需要两个 CEO。」

管理层上重新调整

吸引杨浩涌重新出发的,是去年 12 月份成立、脱身于赶集好车的瓜子二手车。今年 9 月份,瓜子二手车宣布砸 10 亿元投向瓜子二手车的广告(详细新闻见这里。)借助 58 赶集的流量,大面积的广告战以及赶集过去十年在二手车领域积累的数据,瓜子二手车在过去的一年成绩还不错。

发布会上,杨浩涌公布了一些瓜子二手车的数据:

月度活跃用户超过 4000 万

日均 UV 超过 200 万

覆盖城市 50 个

实时在售车源 5 万辆

平均单笔订单盈利超过 1000 元

平台上目前有 600 多位验收师

值得关注的是,分拆出了瓜子二手车之后,58 赶集内部仍旧保留了车和金融的业务。姚劲波解释,58 赶集的目的是做一个平台,瓜子二手车,还有 4S 店、经销商和个人的车都会在上面发布,而瓜子二手车是一个连接买卖双方的 C2C 平台,平台对发布其上的二手车进行审核。「58 赶集不可以既当平台,又当运动员。」

发布会上,58 赶集还公布了合并以来新公司的架构调整。新的事业部和事业群将把 58 赶集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业务进行划分:

卸任58赶集联席CEO 杨浩涌为什么押宝二手车?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58 赶集将设立事业群及事业部,分别是:LBG 分类业务事业群、HBG 房产事业群、AFG 车及金融事业群、UBU 平台事业部、58 英才白领招聘事业部、TEU 技术工程平台部及 58 到家。

背后:分类信息网站的垂直变现与二手车市场的活跃

在杨浩涌看来:「目前分类信息平台公司无论从体量、用户规模、效益方面,都已经进入了变现期。」

早在合并之前,58 、赶集已经开始在分类信息领域做了垂直化的尝试。

今年 3 月 2 日,58 同城正式宣布并购房地产信息服务平台安居客,交易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交易金额达 2.6701 亿美元。

3 月 13 日,58 同城战略入股土巴兔的 C 轮融资,获得其少数股份,加上去年投资 e 代驾,收购魅力 91、驾校一点通等公司,58 同城以自营加上投资的方式深入线下更垂直的领域。

相比之下,赶集好车,赶集招聘,则是在赶集内部进行的自我创新。

合并后,这些垂直方向的创新项目多以独立的项目进行分拆,除了瓜子二手车,11 月 17 日,「斗米兼职」宣布已完成 4000 万美元(折合超 2.5 亿元人民币)A 轮融资,并正式从 58 赶集中独立,未来,租房业务——好租也会独立发展。

此次分拆的新业务——二手车就是这些垂直领域的风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4 年 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增速 为 6.86%,同期二手车市场销量增速为 16.33%。在新车交易量增长疲软的情况下,一旦二手车交易量接近或超过新车交易量,汽车市场的重心就会向二手车倾斜,这时交易订单多的一方,就能占领大量原本服务于新车的高利润汽车后市场。

过去一年,二手车市场相继完成了一系列融资:2015 年 2 月 9 日,车易拍宣布完成新一轮 1.1 亿美元的融资;3 月 18 日,优信拍 C 轮融资 1.7 亿美元;人人车则在 8 月份获得腾讯 、雷军 等投资方高达 8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同样是今年 8 月,优车诚品也宣布获得 1816 万美元的融资,由银河资本领投,IDG、真格、华创跟投;9 月 1 日,车猫网宣布融资 12 亿元。

在万亿级的市场份额面前,瓜子二手车只是参与其中的一个玩家,杨浩涌坦言,我们整个公司 2000 人。二手车今年差不多是 1000 万辆,我们在这个市场是非常小的市场份额。

他在发布会上给自己的二手车事业定的规划是:「下一个十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