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市场发生了巨变,Facebook被认为是陈旧过时,甚至是“父母辈使用的产品”,Snapchat、Instagram成为“当红炸子鸡”。
不过,最新调查显示,八成青少年仍然离不开Facebook。美国媒体分析称,Facebook精心设计的战略奏效:取代电话成为网民的联络管道,因此即使不再时尚,但是用户已经严重依赖,难以抛弃Facebook。
如果谈到移动端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人气已经很低,最有名的是Snapchat、Instagram、Vine、手机视频直播Periscope、Kik,以及微信、WhatsApp等手机聊天工具。
不过最近科技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78%的青少年网民仍在继续使用Facebook,这一比例和2014年持平,覆盖率上仅次于谷歌(微博)的视频服务YouTube。
作为对比,Instagram、Snapchat以及推特等被认为时髦的社交工具,青少年用户覆盖率只有一半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高的覆盖率,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只是注册了一个Facebook的账号,不怎么使用。上述报告指出,六成的青少年表示,Facebook是自己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络。
三成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Facebook的重度用户,几乎随时在线,使用频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社交网络平台。
显然,使用量覆盖率指标,和“酷”程度指标并不是一回事。在什么社交工具最酷的调查中(1分为不酷,5分为特别酷),Facebook排名只有第七位,落后于WhatsApp、推特、Vine、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
在酷程度上,落后于Facebook的只有雅虎收购的博客平台Tumblr、图片收藏分享网站Pinterest,以及被称为“社交鬼城”的Google+。
青少年的确认为Facebook不怎么酷,但是为何还在继续频繁使用呢?在好友联络工具方面,Facebook居然排名第三名。
媒体分析称,Facebook目前依然是年轻人在网络上保持联络的重要管道,而这反映了Facebook精心设计的一个战略:那就是成为用户难以离开的通信联络管道,甚至取代手机号码。
实际上,在互联网上,Facebook的账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手机号码,其已经成为“网络身份证”,网民可以直接用Facebook账号登录外部诸多网站,免去了重新注册账号密码的麻烦。
除了Facebook平台之外,该公司也推出WhatsApp、Messenger等手机聊天软件,在全世界获得了十多亿人的用户。
另外,由于在发达互联网市场出现了诸多移动社交对手,Facebook开始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新用户发展,其在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出了廉价或免费上网的服务,吸引网民注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