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强总理的带头喊话下,电信行业今年进入“提速降费年”,与工信部政策相伴随的还有2004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首次高管轮换,这也被业内看做是电信行业革新的助推器。在政策施压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陆续在国际漫游资费、流量不清零等方面进行了资费下调,然而尽管三大运营商不断做出让步,但仍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也为来年的进一步提速降费留出更多合理的想象空间。
政府喊话 提速降费
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国就已经拥有7亿网民,然而与大规模的网民相对的却是比多数国家普遍偏高的网络资费,饱受民众质疑的这一问题,今年得到了国家的关注,李克强率先喊话:要提速降费。
根据李克强4月提出的要求,全国要实施宽带免费提速,使城市平均宽带计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随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宽带提速和电信资费下降的14条具体意见。
7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15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提出,要求年底前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的平均资费水平均同比下降30%。与工信部政策相伴随的还有2004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首次高管轮换。这也被业内看做是电信行业迎新面貌、新改革的开始。
运营商出动 被指诚意不足
施压之下,5月中旬,三大电信运营商终于出动了。中国联通采取四项措施,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中国移动表示将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费新招,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将下降35%以上;中国电信则宣布4M以下宽带免费提速,流量资费降约四成。
此外,8月起三大运营商在北京、天津、河北取消了三地间手机长途、漫游费,将手机原属地/原套餐(特殊套餐除外)的市话收费标准扩大到京津冀范围;10月开始,三大运营商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
在提速降费的主基调下,三大运营商纷纷行动,各自的新措施也已实施半年有余,然而到年底递交全年成绩单之时,消费者却并不买账,更有声音称,运营商每次资费下调都是虚晃一招,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降费诚意。
就以流量不清零政策为例,按照三大运营商的计划,不清零措施的期限为两个月,换句话说,就是两个月之内可以实现流量的转移,然而两个月后,流量还是要清零。通信专家项立刚分析认为,以两个月为期限自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想要的是永久不清零,甚至是流量免费。通信世界周刊总编刘启诚也指出,这种模式并不能解决消费者的流量痛点。
空间有余 来年再战
提速降费喊了大半年,却依旧降不到消费者的心坎里,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项措施在技术和成本上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而更为重要的是宽带业务利润丰厚,这也让运营商们一直难以割舍。
项立刚表示,对于固定宽带而言,运营商维护网络的建设成本以及建设新网络的费用依然很高,成本压力大。
此外,网络收入占据运营商总收入的一大部分,资费下降,运营商的利润会受到很大影响。三大运营商年报显示出,手机流量收入占三大运营商总收入的比重并不小。以中国移动为例,去年该公司流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占到了通信服务收入比重的25.9%,是该公司收入增长的首要推动力。但在“流量不清零”实施首月,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就同比下降了6.5%,这也表明“流量不清零”已经开始触碰到了运营商的收入命脉。
因此,运营商是否愿意割舍更多的利润来实现消费者提速降费的愿望成为关键点。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通信专家们认为,上网资费仍然有进一步的调整空间。刘启诚说,上网资费的降低取决于运营商的用户规模、成本以及整体的收入效益,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入网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用户选择的流量套餐也在逐渐加大,由此带来的业务会为运营商贡献更多的利润,所以,手机流量未来的降价空间将会更大。
以中国移动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今年累计用户增长了1734.2万户,总用户数达到了8.24亿户,假设每个用户每个月的消费是50元,一年的消费就是100多亿元,这1734.2万用户给中国移动带来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消提速降费所损失的利润。因此,以规模换利润,也为三大运营商进一步提高网速、降低资费提供了可能,更为消费者对2016年的持续提速降费提供了可行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