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与人之间因为交流得以更好地协作,完成生产生活,而交流最初的介质是面对面的语言沟通,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发现,传播的介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终固化为一种实体的通讯工具。而通讯工具历经数代演变,由早年飞鸽、书信演变为无线电时代的电报、固话、BB机和现在流行的手机,然而在智能手机诞生之后,它的发展超出了便捷通讯的范畴,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集合了更大的领域,成为人们生活网络的中心,订餐、购物、付款、娱乐等等功能皆可通过它轻松完成。
但在今天智能手机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只是人类通讯史演变中的一个过程,凡事有出生自然就会有消亡,如今,也出现了很多探讨下一代通讯设备的声音,那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会不会被淘汰呢?而据美国财经新闻网站CNBC报道,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在40个国家和地区调查10万人,其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手机也会被其他设备所淘汰,进入历史博物馆,而这种淘汰在未来五年之内就会发生。
手机会长期占据我们的中心
“当下时代最残酷的事情是什么?不是千刀万剐,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忘带手机!”这虽然看起来像句玩笑话,但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KRC研究公司今年7月在美国、英国、巴西、中国、西班牙、墨西哥与印度等国访问了7112名智能手机用户,其中22%的人表示比起放下手机,更可以放弃周末性生活。而在2014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会曾发起过一项“暂别手机24小时”的体验,30个报名参加学生在30分钟后,就有14名体验者中途退场,3小时后,该活动更是因为体验者“全军覆没”而提前结束。
摄影师Eric Pickersgill摄影作品《Removed》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表面上是人们自制力薄弱,实质原因是智能手机承担了我们生活中心的重任,人可以不玩手机,却不可以不社交。特别是在手机逐渐集成了钱包、播放器、相机等等功能后,它存在的意义可以说仅次于食物、水之类的生存需要,放弃它一定得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否则人们的生活会出现痛苦的倒退,而目前试验过的智能手表、眼镜、手环等等皆不能担此大任。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兴起也就是从2007年iPhone发布至今的短短8年时间,过程中手机各模块虽然突飞猛进,但远未到达顶峰,指纹识别、虹膜识别、3D触控、光学防抖之类的新东西还在持续不断的融入,所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现在才步入正轨,处在爆发期,谈淘汰为之尚早。
穿戴设备的局限性
2015年的MWC,可以说是手机最落寞的一届大会,因为海量的虚拟现实和穿戴设备前所未有的大出风头,一时间各种关于它们将革掉手机命的论调甚嚣尘上。
客观而言,穿戴设备在便携性和智能性上的确优于智能手机,某些特定场景下其拥有理论上更优秀的交互体验,比如智能眼镜的抓拍、智能手表的消息推送。华为在当时MWC上就发布一款Talkband N1智能耳机,它除了可以听音乐之外,还能够提供基本的运动监测与语音交互,比如当你跑步时,就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随时询问“耳机”你跑了多少公里、多长时间,甚至是你身体的目前状况。
相比需要掏出手机再查看数据,TalkBand N1的解决方案就明显更加智能自然。
但是,这些设备的出现多是智能手机竞争加剧而转移战场之后诞生的产物,并非市场的刚性需求,所以大多昙花一现之后就不见踪影,可能由于技术原因,华为的TalkBand N1耳机至今还不见销售。
而且,各种穿戴设备运行的前提大多建立在绑定手机的基础之上,依赖手机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虽然未来将一个个的程序移植到穿戴设备上并非不可能,但各穿戴设备之间并不能有谁可以单独取代手机功能,只能各自为战,即便是现在简单的健康数据,也必须用手机统一集中数据,才能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进而连接第三方软件寻求方案。
所以,穿戴设备只能是智能手机在数据收集、快速交互功能上的延伸,做不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远大于竞争。
手机发展未到瓶颈
持有手机消亡论观点的人,很大一个理由就是现在手机的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形态上数年没有变化,仍是触控屏加一个壳的设计。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虽然连年都在进步,但真正让人感知到的少之又少。这种观点其实是对手机发展历程的误解。
之前我们就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实才刚刚走上持续发展的正轨,之前的几年是破旧立新的阶段,处于爆发期,自然会涌现出过往不曾有的新鲜玩意,但那是建立在耗费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不可能持续发生,而新技术从创新到商用必然要相隔一段时间,比如说电池技术。
但即便是这样,目前手机的发展也并非没有突破。比如在成像领域,各种花式的堆栈式、RGBW、RWB 1微米传感器层出不穷,相位对焦、激光对焦、4100万像素、光学防抖等相机的专业功能被不断吸收入手机,三星之前的K Zoom和华硕最新的ZenFone Zoom更是连光学变焦也没有放过。除此之外,音频方面的HiFi追求、性能方面的64位处理器、交互方面的指纹识别和压力触控也都是近两年创新的力证,单凭形态不变就断言手机发展陷入瓶颈实在是一叶障目。
另一个看衰手机的理由是当下手机同质化情况严重,配置大同小异,但我们看其他领域,汽车、相机也是同质化普遍,怎么就没人说它们会被淘汰呢?
骨传导“无”边框手机夏普SH305
即便我们只看今年手机的状态,也有很多功能尚无普及,比如指纹支付、Type-C接口、曲面屏等等,而骨传导、无边框、压力触控等等黑科技更是才方兴未艾,手机这种形态的个人工具仍大有潜力可挖。
光明在未来的云计算
基于以上的叙述,我们认为:手机与任何历史中诞生的工具一样会被新的工具取代,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内手机仍会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工具。至于何种设备来取代现在还很难说,但按如今趋势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一定极大依赖云存储,进行数据传输和调取,这样才能极大减小设备体积,提升便携性。
但以目前4G都尚无普及的网络情况而言,无疑是不现实的,即便是4G技术满负荷运行也难以满足直接在云端存储、调取的需要,实现这一点至少得5G技术的1Gbps以上速度来临之时。
华为5G网络基站
目前主要有华为、诺基亚、三星等几家厂商在进行5G技术的研发,先前诺基亚已经在日本测试过5G网络,华为也与英国萨里大学合作在开放、合作的环境设置5G环境,虽然看似都进展有序,但真要实现商用至少得到2020年,算上普及的时间、新设备的诞生普及那怎么也是2025年之后的事了。
总结
早前有砖家断言,最多十年手机就会被淘汰,他的论据是新的智能设备(纽扣、鞋子、耳机、手表、人体植入)会取代手机连接世界的功能,由千千万万带智能化的普通产品分解掉手机的功用,达成“万物互联”的理想。
“万物互联”非常美好,但是否真的适合我们的使用习惯又得另说,抛开这点不说,其描绘的蓝图也绝非一夕一朝之功就可达成,以此来断言十年内手机将被淘汰实在是武断而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