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三年已过,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在本届政府领导之下,中国正在以“显规则”彰显社会正气。
不为人知的是,另一块战场上,“人人可编辑”的百度百科也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在求真相、建权威的路上,让亿万用户化身“朝阳群众”,并将事实及时呈现于互联网之上,从而带来一股符合中国趋势、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网络清风。
互联网需要“舆论监督”正气
习大大曾说“互联网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已经明确为业界阐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这几年由于各项措施得当,在建立“法治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的越来越顺,百姓的腰杆子能够挺的起来。
在互联网上,同样的情况也在发生,除了与中国社会的共同进步有关,在产品模式上的变化也是关键之一。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是媒体创造内容,这就给了很多人幕后操控的空间。而在近几年,用户创造内容已经超越媒体内容,让网络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让丑陋无所遁形,任何人都不再具有掌控所有舆论的权力。
人们讨论雾霾、同时也关注明星八卦,曾经的超级偶像在做错事后同样会在一夜之间形象崩塌、遭遇万民调侃。虽然很多人会不适应,但这不正是“舆论监督”的结果吗,人们需要检视自己的行为,在对待工作和生活时有所敬畏,全社会的正气也就此升腾。
何为百度百科“人人可编辑”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在听说一个人、一家机构、一件新鲜事物后,从百度百科中查找最权威可靠的信息。而我们要知道的是,带来权威内容结果的,正是“人人可编辑”的模式设定,在亿万网友的舆论监督之下让我们能够看到被无数次纠偏后的客观结果。
百度百科提供的是平台基础,是中立一方。而作为一款“人人可编辑”的平台,网友在内容建设中一直是主角,但是鉴于网友的范围过大,单一网民所代表的群体、掌握的信息都可能有所局限,也不能掌握全部的话语权。
与社交媒体的“自由化发言”不同,百度百科的“人人可编辑”具有一定的门槛,既让用户可以进入后台编辑、但同时又需要用户提供来源出处,这就在保证内容渠道的开放性基础上增加了权威性保障。
知识爆炸,“人人可编辑”带来更权威内容
在正社会风气的道路上,传统的“舆论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知识盲区,在做出评判时难免会不太专业。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可编辑”的百度百科却可以尽可能的规避这一问题。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细分领域的知识英雄分散在各处,而百度百科将其重新聚合起来,呈现权威内容。
主要措施有三点,第一是保证信息来源可靠,有图有真相,只有在有可靠信息来源的基础上,百度百科才能够通过并显示。第二是内容真实,客观包容,敢于呈现争议观点,将事实内容全盘呈现。第三是开放合作,“人人可编辑”之外,还与包括国家卫计委等众多权威机构合作,将更多人纳入到知识贡献者的行列中来。
需要正视的一点,百度百科并不只提供那些已经被收录进图书馆的知识,还有很多当前正在发生的时效性内容,书写当前“史记”。“人人可编辑”带来更权威内容,这也正是百度百科成为全球中文互联网最大百科平台的关键,没有任何人能够全部掌控,严守规则以事实说话,真相便浮出百科词条。